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小小一粒沙
创建于2023-05-28
阅读 133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年5月是我国第三个民法典宣传月主题为“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是真正意义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法典。

       民法典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你知道什么是民法典吗?

  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

       《民法典》是一部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典,是回应和满足人民需求的法典,是夯实和延续法治中国的法典,同时也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民法典的由来

  民法典的由来1986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被学者称为“准法典”。

       200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民法典草案,但由于内容复杂、体系庞大、学术观点存在分歧等原因,最终未能实现。

       2016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

       2017年3月15日,民法总则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我国将正式全面开启民法典时代。

       2019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公布。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的内容

  民法典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一、总则编

  “总则”规定了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

       总则编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目的,体现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鲜明中国特色。同时,规定了民事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原则等民法基本原则。

二、物权编

  物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重要财产权,物权法律制度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是最重要的民事基本制度之一。

三、合同编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合同法律制度的调整范围是因合同产生的民事关系。

四、人格权编

  民法典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民法典编纂的亮点和创新之一。人格权是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之一,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五、婚姻编

  婚姻家庭制度是调整因婚姻家庭产生的民事关系,是规范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婚姻编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六、继承编

  继承制度调整因继承产生的民事关系,是关于自然人死亡后财富传承的基本制度。继承编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按照法定顺序继承。

七、侵权责任编

  侵权责任制度调整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侵权责任编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民法典》的制定与颁布,昭示了党和国家对人民权利的珍视与保障,也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明确了解决各类民事纠纷所适用的基本法律规则,保证法官正确审理民事案件、有效维护合法权益;

      《民法典》颁布后让各个民商事单行法在民法典的行使下,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整体;

      《民法典》形成更加完备、更加切实的民事权利体系,形成较为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参与民法典答题活动赢好礼

阅读 13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