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小学雷锋中队凌云小队端午节活动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不仅记录着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端午习俗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描绘的古人过端午时的场景。
又是一年端午至,具有千年历史的端午节,其消灾避疫、追念先贤的文化内涵代代流传。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放纸鸢、沐兰汤、系五彩绳……这些端午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端午节为什么要佩戴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
古人认为,农历的五月被视为“毒月”,而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当天则是“毒日”。民间有五月端午节这一天最易被邪物侵袭的说法,如:体虚的老人和妇女、儿童容易受到疾病和虫毒的伤害。而五月初五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驱邪最佳。所以这一天民间有插艾草,饮雄黄酒,佩戴香囊,以避五毒(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之邪气,驱瘟疫等。
于是民间就把具有香气的草药和有驱除邪气的香草填充到香囊里,在这天佩戴在身上,或悬挂在小孩的车辇上,祈福纳祥,趋吉辟邪。
小队成员端午香囊DIY
正值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凌云小队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跟社区老师学习香囊制作。
今天我们要制作的是柿子香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柿子属于吉祥植物,外形光滑圆润,颜色金黄,包含着美好的寓意。“柿柿”如意、万“柿”大吉、万“柿”胜意、好“柿”常在.....都是取自“柿”的音之意。
希望今天参与DIY缝制柿子香囊的同学们,都能收获所有的美好心愿。
首发,老师向大家介绍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以及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等等。然后,发放制作香囊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了香囊的药材选用和讲解制作香囊的具体步骤。
活动现场大家的欢声笑语和药材的清香交织在一起,格外和谐。
同学们听完老师讲解后,纷纷跃跃欲试,开始穿针引线,缝香囊袋、塞香料。亲子间相互配合,让这一针一线蕴含着浓浓的端午祝福,更是承载着一份安康和吉祥之愿。
不一会儿,一个个漂亮的香囊就完成了。同学们看着自己做的柿子香囊,开心极了!
端午佩香囊,顺遂如意一整年。千百年来,端午佩戴香包成为人们驱瘟祛疫、祈福纳祥的一种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香包成为承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在人际交往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送一个香包,表达一番美好的祝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取向。
DIY香囊活动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技艺,增加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民俗的兴趣,培养了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
家长们表示,此次香囊制作活动非常有教育意义,不仅让孩子们学习了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传统习俗,更锻炼了动手能力、拉近了亲子关系。
图片:凌云小队家长们
编辑:廖艺宸妈妈
审核:金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