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

西溪马莲
创建于02-04
阅读 107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时光 荏苒,

我今己过了古稀之年,

但在我的记忆深处,

这60多年前的童年往事,

决不会因时光的磨砺而退色,

也不会因岁月的摧残而黯淡。

它是我心中的一块净土,

它是我心中的一处芳园,

它是鼓舞我奋进的动力,

它更是给我增添幸福的不老泉。

每一次回忆都如同与父母及兄姊重逢相拥,

每一次回忆,都仿佛与儿时玩伴相见言欢。

我今生今世定要把它记念,直到永远……

             张馨月      2024-01-31



童     年    往     事


午后我闲坐在公园的长椅上,

尽情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四周的树木五彩斑斓,

红黄绿是秋季自然界色彩的主唱。


一群群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觅食,

仔细寻找小虫和松耔等甜美的干粮,

不远处几个小女孩在嬉戏玩耍,

红粉色衣裳映衬着稚气可爱的脸庞。


遥想我的童年,

及那时一起长大的玩伴,

也同眼前的孩子一样,

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成长……


沈阳南郊某村庄冬日里的某一天,

一位小女婴降生时时逢大寒,

可爱的小女婴嗓音响亮、脸形偏圆,双眼清澈、天庭宝满,

她的到来给极为寒冷的冬日里的农户人家增添了温馨和温暖。

虽然在女婴降生之前父母己育有二女(孩)二男(孩),

但女婴的到来父母依旧格外喜欢。

他们给她起了一个看是普通但却寓意凤凰般尊贵和芝兰般高尚的名字,

这名字里饱含着他们对小女儿的无限慈爱和美好祝愿。


沈阳城南、一处很小的村庄,

是生我养我的故乡,

西街住着张、王、吴、尚、姜姓几户人家,

我们和叔父家同住在东南方向的一座三间瓦房。

东院是伯父和老叔家,

西院住着刚从北村搬过来的姑母,

依稀记得我家家谱坐屏的横批是‘慎终追远’,

右侧挂镜上的图案是‘松鹤延年’。

正房前东西两侧分别是我家和叔父家存放谷物、冬菜、农具和杂物的厢房,

紧挨着往南是猪舍,再往南是院墙。

院墙中间是院门,院门外正前方两侧是高大茂盛的榆树,榆树下是我和儿时玩伴们玩老鹰捉小鸡的地方)


我家大门前道南是处小池塘,

小池塘往南是生产队的万亩良田,

每块地的垄头会种上青麻,

青麻成熟沤制晾干后打成麻绳,

捆绑物品时会派上用㘯。


村西头不远处有一条小河,

 水流蜿蜒曲折、最终汇入沙河。

小河上有一座小铁桥,

桥上沈丹铁路线笔直通向车站的方向。


小河有五、六米宽,

岸上坡地是村里的菜田,

菜田地头的道旁,

盛开着丛丛马莲,

摇曳在风中的紫粉色花朵清新美观,

我们常在路旁挖各种野菜,

也时常与姐姐们一起在小桥下面的石砌河坝处洗衣衫。


晚春时节河水较浅的区域几近涸干,

各种鱼儿会纷纷游向深水处避难,

村民们趁机在两端迭上小坝,

然后把河水淘出变浅。

并把剩水搅动浑浊,

鱼儿受不了把头探出水面呼吸,

这时,男女老少齐上阵,

土篮子、粪箕子、笊篱 等工具总动员,

齐心合力把鱼儿从水中捞出。

可怜的鱼儿躲过了初一,

却未躲过十五,

最后全军复没,一条条‘束手被擒’,成了人类饭桌上的盘中歺。

我父亲勤劳俭朴为人忠厚,

我母亲勤俭持家精明能干、敬老护幼爱心一片,

虽出身寒门却有大家风范,

兄妹五家的大事小情全靠她一人掌管。

(母亲生前未留下隽永的格言,

但她优秀的品德一直激励我奋进向前。)

我大哥在沈阳念大学,

他天资聪明、记忆力好、还特爱看书,           《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内容倒背如流。             

 还有《聊斋》、《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等好多藏书。  

他体谅父母挣钱的辛苦, 也为了省下钱能够买书,

为了节省5角钱火车票钱, 

 从学校到家40多里的路程有时徒步往家走。   

 假日回家,

他给我们讲书、教唱苏联歌曲《红莓花儿开》,

波兰民歌《在卡吉德洛古森林里》……             还领我们钓鱼。             

他幽默善讲、每次回来都会为家里增添无穷的乐趣。  

我大姐小学毕业就参加了农业社劳动,还帮助父母照管弟妹、分担家务,

她织的毛袜又美观又温暖,             

经常为我洗头发洗衣服,   

她头发乌黑、五官端正,             

长长的秀发会梳成好多种发型。


我二姐从小过继给舅父舅母,有时也回

家来小住,

她长的白白胖胖、笛子吹的也悠扬响亮,

最拿手的曲子是《对面山上的姑娘》。              

她很听父母的话,         

从不惹父母生气、不给父母添烦恼。

我二哥正在读小学,

他脾气倔犟、但勤奋好强,

学习好、劳动好、多次得到老师表扬,勤工俭学时,打的草绳又快又匀又好。

因为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我从小被父母娇惯,顽皮、任性、又刁蛮,

刚上学时不守纪侓被体育老师当堂罚站,

班主任赵老师待我象对男生一样看管。

还记得有一次六一儿童节班里演独幕

剧“蔡小”,

让我扮演解放军男通讯员,

那一天我穿的是大嫂做的蓝色背带裤子粉花衣衫。

我大嫂心灵手巧有涵养,人也长得漂亮,

秀美的脸庞,

如同春天里她山里人家的娘家后园盛开

的杏花一样。


孩提时的玩伴大都是亲属家的兄妹,

胖乎乎大眼睛的堂弟伯全,

粉红脸蛋俊俏的堂妹凤华,

脑后留着拉尾的表弟玉清,

还有在池塘边住的六舅家表姐淑芳。


在房前的田野里、在村头的溪水旁,

在春天的山坡上、在秋后的打谷场,

我们一起抓小鱼、挖野菜、采野花、捉迷藏,

冬天里结冰的小溪是天然的遛冰场。

烤鱼串的那个香、捉谜藏时的笑模样、

猫骨朵花插在野菜筐的筐梁上,

用小根菜茎折成的‘耳环’,

玩儿似的挂在我们几个小女孩的双耳旁,

用刺梅花果实做的手串圆润、光亮,就像红玛瑙做的一样……

童年的我们心花怒放、童年的生活充满阳光。


春季的一天,

我和凤华妹把新挖的苣卖菜嫩芽,送给在前村住的外婆品尝,

至今仍记得外婆为我们做的饭菜特别香,

新开垦的土地生产的稻米饭油光绽亮,炸波菜、韭菜酱、还有热腾腾的鸡蛋甩秀汤,

外婆高兴的看着我俩吃饭,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灿烂慈祥。


夏天的雨水涨满了池塘、青蛙的叫声格外响亮,

无数的泥鳅鱼在车道沟的泥水里成群结队的游荡,

多的如同天上掉下来一样,

那情景令我们惊喜异常。

我们急忙用泥做成小坝把鱼儿阻挡,

再用筛网捞起、放进自家门前的小池塘,

哪管细雨淋湿了衣裳。

回家时已到了午饭时光,

父亲责怪我不该玩水、捉鱼、把衣服弄脏,

我不但不服还和他顶撞,   

气得父亲拿起柜板就来打我,(其实是

假装),       

母亲赶忙过来阻挡  、 又给我换下了淋湿

的衣裳,  

还小声批评我以后不要跟父亲顶嘴,            

并说热乎乎的苣卖菜馅苞子就在锅里的

蒸帘上,

让我尽快去吃,莫放凉。


午饭过后、我们悄悄走进了仓房,

伯全用两条又粗又长的绳子把长木板牢

牢绑上,

高个子的的玉清把另一端系住了房梁,

简易的秋千就这样做好,

供我们在上面悠然荡漾。


二哥参加夏令营学会了一段苏联水兵舞蹈,

回到家又唱又跳,表演的有模有样。

“多希啦收多、啦啦收发米多、发啦啦啦米米收、 来来米收发米多多”。

大姐二姐在一旁加油鼓掌,   

我也学着跳,动作笨拙又牵强。


后街王伯父家有座瓦盆窑,

我和小伙伴有事没事总爱往那儿跑,

工匠师傅的技术真奇妙,

粗制的泥坯放在转动的轮盘上,

经他们的手捋一捋、撸一撸就把盆胎做好,

接着把一个个盆胎晾晒半干,

然后再放到窑里烧烤,

烧成的的各种瓦盆摆满了整个场院,

供来买的村民任意选挑。

瓦盆是那个年代先辈们洗衣做饭的日用器皿,

到后来逐渐被陶瓷盆、搪瓷盆取代,

瓦盆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看电影是那个年代农村美事一桩,

露天电影院就设在河对岸小学校的操场,

有时也设在山角下七九六一部队的营房,

男女老少乐此不彼,哪管爬山涉水、寒来暑往。

有一次,村里通知晚上有电影“平原游击队”,

我们提前吃了晚饭,由哥哥姐姐带领早早出发,

趟过河、提上鞋、直奔小学校操场。

当时银幕刚刚挂上,

我们赶紧找个正前方最佳位置坐好,

过一会儿电影正式开演,

操场上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里三层外三层围站的水泄不通,

晚来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把电影看好,

年轻的小伙子干脆爬到了树上,

带小孩的父母让小孩骑上了肩膀。

还有的人急的没招,

无奈只好到银幕的背面,把电影画面反着瞧。

那样的场面真是壮观,

我们暗自庆幸多亏来的早。

故事的情节起伏跌宕,

老乡们被抓捕时,我们心弦紧绷,

日本鬼子挨打时,我们笑逐颜开,

最感动人的当属游击队长李向阳,

他足智多谋指挥有方、奋勇杀敌英勇顽强、是中华民族的好儿郎。

这样的电影我们百看不厌,

真希望放映队叔叔能给重放一场。

散场回家的路上,月光暗淡,四周漆黑,

又因为昨天下了一场雨,道路有些泥泞,

二哥用手电为我们照明,二姐在后面不

时的叮咛,“注意呀,黑泥白水黄干道”,

我们一边小心前行、一边兴奋的谈论着刚演的电影,

到家时已是深夜10点来钟。

因为享用了一场美美的文化大餐,

那一夜我睡的十分香甜。

那时候看过的电影还有:

《天仙配》、《刘巧儿》、《上甘岭》、《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呂二嫂改嫁》、《五朵金花》《李双双》……


初秋时节,村西小河的河水清澈见底,

岸边的柳树枝叶茂密,

我们在河里嘻水游戏,

时不时腿边就碰到了小鱼。

我二哥是捕鱼能手、他捉鱼的速度令我们称奇,

鲫鱼、粘鱼、黄嗄子鱼一条条扔上岸,我兴奋的把它们用柳条穿起。

晚饭时母亲做成了鲜美的鱼汤,

汤做好后,

先盛一碗鱼块多的给年迈的舅爷爷喝,以补充营养。

舅爷爷无儿无女,老无所依,

早些年由父亲和叔叔接过来与我们同住   。

老人家年轻时走南闯北,见识颇广,

是我们几个小伙伴的故事王, 

“西游记、封神榜、三国演义、杨家将------”他肚子里的故事足有一箩筐。

那时候,我最喜欢脚踩风火轮,活泼可爱的小哪吒,

还有七十二变神通广大的美猴王,

我最佩服长板坡救幼主的赵子龙,

还佩服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

有一天村里来一位卖虚糕的挑担子货郎,

舅爷爷拿出兜里的积蓄钱买给我们品尝,

那种虚糕真是好吃,夹层的红豆沙馅又香又甜、上下两层溥溥的糯米面               晶莹剔透、松软漂亮,

这样的美味第一次尝到,实在舍不得短时间吃掉,

我们几个一小口一小口慢咽细嚼,那种好口味的虚糕至今再也难找。


秋后的时光,我们也会帮上大人的忙,

到铁路两旁去刨干枯的油条树桩,

为冬天生炉子备用贮藏。

我们搂的干豆叶、碎桔杆、一杠又一杠,

在仓房外堆的像小山一样,

得到了父母多次夸奖。

冬天的打谷场,是捕鸟的好地方,

我们用绳子绑住木棍、支在筛筐的筐沿上、洒上谷 粒后快速跑到一边躲藏,

我们屏住呼吸、静静观望,

那阵势就像电影中埋伏的解放军侦察员等待抓捕国民党兵的“舌头”一样,

只盼着鸟儿早些进筛筐。

来:

腊月的一天,在省城念书的大哥放寒假回来了,

我和哥哥姐姐们去铁道边迎接,

就像去接欽差大臣一样。

大哥买了好多糖果回来,

还为家里每口人都买了新祙子一双。

另给我买了童话书“拇指姑娘”,

还有红色的水靴分外漂亮。

郁金香变的“拇指姑娘”美丽、善良,

几经坎坷,

最后终于实现了幸福的梦想;

红色水靴我非常喜欢,

要不是天冷,

我一定穿出去在小伙伴面前显摆张楊。

一九五六年秋天,

我到了上学读书的年令,

母親提前为我缝制了花布的书包,

陪伴我到学校报到。

学校院落很大、院中间一棵大柳树长势茂盛、树形很高,

接待的女老师亲切和蔼、态度极好。

她问我家里都有什么人,

我回答说‘爸爸、妈妈、二个哥二个姐,

还有一位叔伯姐叫白姐’,

老师笑着又问我,

‘那你有没有黑姐呢?’,

我说沒有黑姐、我的大姐叫菊姐。

(現在回想起来,童年的我是多么天真单纯、幼稚好笑)。

那时候的课程很简单,

简单的程度如同现在小儿科一般,

考政治题也只不过是国家主席副主席姓名及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名单……

我是生而好学的人,除了语文算朮,我也喜欢学地理历史,

为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张扬自己知识记的有多牢,

有时真盼望老师能叫我回答问题,

可惜老师很少叫我回答问题,

我想显摆也没有机会、我的虚荣心很难得到满足,我也真是沒招。

(現在回想起来我是多爱张杨又是多么可笑)

1958年我上二年级的时候,

学校批准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隊。

我为自已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而精神桭奋、而倍感骄傲。

当时最喜欢唱的《中国少年先峰队队歌》

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

一九五八年的夏天,人民公社成立。

我们学校选派部分学生到庆祝会㘯,

同各村选派来的村民一起,

腰系彩稠列队扭秧歌表演。

会㘯上人如海、歌如潮,锣鼓喧天 、盛况空前,好不热闹。

人人都激情满怀,脸上扬溢着幸福的微笑,

那笑容满含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景,

那笑容满含着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限热爱,

和做为中国农民的无比自豪。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宰猪”,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年前后大人开始为年筹备,

买年货、写春联、扫尘土, 杀鸡、宰猪、做豆腐……,              

家家忙得不亦乐乎。    


 过年啦!过年啦!

我们终于吃上了香喷喷的饺子,还有炖鸡、炖鱼、炖鸭、猪肉炖粉条-----,

红色的春条,贴在炕头的墙柱上,

“春日春山春水流,春鸟落在春枝头,春花开在春园内,春草地上放春牛”。

箱子上、柜子上、水缸上、房门上、墙上、同样祝福满满,

福字、年画各式各样。


在省城上班的大堂哥、二堂哥、带着侄儿 侄女们回来啦!大堂姐也回来啦!

在长春上班的三堂哥也带着家人回来啦!

父亲兄妹五家四十多口人欢聚一堂、

团团圆圆、年夜饭吃的热热闹闹。


父母和叔婶不时的往灶坑里添柴禾,

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比平时分外暖和。打扑克、看小牌、磕瓜子、叙家常、接神放鞭炮, 

吃年夜饺子、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甜美的微笑。

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通宵达旦、一直守岁到天亮。     


大年初一清晨,父亲早早把家谱坐屏的屏门打开,

把准备好的新麻袋铺在坐屏对面的地面上,

全家男女老少净过手、漱过口、一一跪在上面,   

恭恭敬敬的向祖先敬拜,

以此表达对祖先的追思和景仰,

并祈祷先人们保佑全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抬头见喜”、“出门见喜”、“金鸡满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大大小小的红色字块,

贴满了各家院子和大街小巷。

拜新年、扭秧歌、踩高跷,

新春的喜庆气氛,充满了整个村庄。


我和小伙伴们都换上了新衣裳,

一两个苹果、一两把糖,

拿着小鞭互相比着放。

不多的压岁钱、就在新衣服的兜里藏,一个个乐的小嘴都合不上……

那个年代,物质生活尽管苦涩,

但我们生活的非常幸福、非常快乐。

(我看那时农村的村民们人人都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奋发努力,我们的国家也是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用鲜玉米磨成水面烙的葱油饼又甜又香,

新鲜的黄瓜、嫩嫩的茄苞、是我们的水果糖,天然又有营养。

家乡幽美的自然环境,是最好的儿童游乐场,

我们无忧无虑,父母健在健康,

亲情浓厚、邻里合睦、民风纯补的老家,是孩提时的天堂,    

 是我一生都魂牵梦绕的地方。


时光荏苒,如今我已是花甲之年,

这半个世纪前的童年往事,

是我记忆中的经典。

父母的慈爱、如永恒的暖流,

在我的血液中流淌;

家乡的风景、像不巧的画卷,

在我的记忆中珍藏;

幸福的童年、是不老的山泉,

滋润着我的心田,直到永远。     

                 

               张馨月  写于2011年12月30日   

                             

编  后  记

多年来我心里一直有个夙愿,想写一篇有关童年的文章,写那些在父母身边阳光灿烂的日子,写那时幸福快乐的时光。这愿望就像一粒种子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随着时间的脚步逐渐长大。              前年秋天,我回一趟老家,在残垣断壁、破旧的老屋面前,百感交集、潸然泪下。回想50多年前,这里曾经是我美好的家园,伴我度过了幸福的童年,那时候,兄弟姊妹齐全,父母慈爱无边,天伦之乐比蜜甜……而今这早已成为过往云烟,再也见不到父母长辈那亲切的容颜。回到沈阳后我写了一首诗“还乡”,以表达对父辈亲人的怀念:‘归心似箭启程早,东方未破晓,正逢秋雨伴秋风,烟雨濛濛回到故园中。青瓦老房喜还在,感叹面貌改,父辈凋零数春秋,惟见村头溪水自在流!’这次还乡后,可能是父母英灵的催促,也可能是我心中泪水的浇灌‘愿望’小树迅速长成了参天大树,再也不能把写文章的事情拖延,可是我既不是科班出身,又才疏学浅、根本没有写作的功底,不知如何写起,脑海里一片茫然。     去年伊始,我每天都向神祈祷“我慈悲荣耀的救主耶稣,请让我做你的见证,保守我的余生能活的快乐而有意义,保守我写文章的事能够成功”。在高天之上,我的神听到了我的话语,顾看我、怜悯我,成全了我的祷告。奇迹出现了,从11月12日起我有了信心、灵感、和能力,开始起稿。内容不断充实、语言逐渐完善,有些忘了多年的儿时故事也一一想起,越写越得心应手,直到12月末,文章顺利完成。尽管它不够专业、不够完美,但我深感欣慰。      慈悲荣耀的救主耶稣,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过的既充实又快乐,上帝天父赐给我的小孙子,聪明、可爱、又活泼、 每次拉着他的小手,我心里都感到甜甜的美美的;我拍摄的那些花的照片,特别好,让我百看不厌《童年往事》写作成功,让我实现了多年的夙愿,我深知道这都是你的成全。      慈悲荣耀的救主耶稣,自从我生病以来,教会去的少,祷告做的也潦草,福音传的也不多,深感亏欠,我何德何能,享受你这样大的恩典,写到这里我眼中满含泪水,无论什么言语也表达不了我对你的感恩……      我也要感恩生我养我的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妹五个养大,又不惜一切代价供我们读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培养一个大学生谈何容易,为了供大哥上大学,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到后来,每个学期开学前母亲都会为筹措学费的事着急上火,彻夜难眠。

二姐读高中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家人吃糠咽菜,把仅有的玉米面掺胡萝卜烙饼,给二姐吃,补充营养、好让二姐能把大学考上。为了二姐的学费钱,母亲还背着父亲和我们去卖血……母亲那伟大、无私、毫不张扬的爱堪称是千百个母亲的典范(写到这里我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浸湿了稿纸和衣衫)我的父母啊,虽然你们早亡,但你们积善之德润泽后代,源远流长。         值得告慰父母英灵的是:你们的孙辈后人,有近一半大学毕业,长孙读完博士后,现在美国从事生物制药科研工作;三孙女四十岁刚过就晋升为教授、还被评为市里劳模;大重孙子在美国伯格力大学毕业;大重孙女去年夏天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二重孙女在美国上初中、学习成绩优秀、还酷爱文学,重外孙子考上了上海交大。      我还要感恩我舅父舅母和慈祥的外婆,自从十四岁那年母亲不幸去世后,寒假暑假,我都在外婆家度过,是你们的疼爱使我这没娘的孩子又重新有了欢乐。      我感谢哥哥、姐姐、大嫂、二嫂、叔、婶、姑妈对我的关爱,他们给予我的也很多……尤其大哥,是我的启蒙老师,他对文学的爱好、藏书及给我买的童话书、故事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使我对文学情有独钟、对写文章非常喜欢和执着。      我还要感谢我的老伴,这段时间我除了打电脑(整理、编辑花的照片)、写文章,还要到公园锻炼,家务事很少顾及,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都由他一人承担,豪无怨言,在我写作疲惫时还经常给我加油鼓劲。在行家眼里这篇文章可能不算“好看”,但我打心底非常喜欢,它倾注了我对父母的无限怀念,也倾注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恋,它好比一块璞玉让我更生爱怜。是我心中的一片净土,一片芳园!                               

             张馨月  2012年1月2日深夜


附录1  生命路上歌   赞美诗第304首


我心依靠救主耶稣,没有忧愁苦难;

主钉十架为我受苦,他背负我重担。

如今我走生命路上,主当颂赞,主当颂赞;

如今我走生命路上,因主耶稣挑我重担。

每天我所经过事情,主说不要惧怕;

若有惧怕祷告诚心,平安主必赐下。

如今我走生命路上,主当颂赞,主当颂赞;

如今我走生命路上,因主耶稣挑我重担。

他告诉我天父的爱,他眼睛不困倦;

他是我主永不更改,要补足我完全。

如今我走生命路上,主当颂赞,主当颂赞;

如今我走生命路上,因主耶稣挑我重担。

无论何时来到主前,他应许不改变;

他大能力为我周全,情愿挑我重担。

如今我走生命路上,主当颂赞,主当颂赞;

如今我走生命路上,因主耶稣挑我重担。                                       



附   录 二

童年时代哥哥、姐姐及我常喜欢唱的歌曲視频

《中国少年先鋒队队歌》

01:57


《小河的水呀静静的流》

01:41


《歌唱二郎山》

02:43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02:35


《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01:54

初稿  2011年12月

      增编  2024年1月31日

张馨月写于2024年1月31日

阅读 107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