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左埭记忆……

左左
创建于2023-11-22
阅读 478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南左埭,一个不大的江南小村,是我们共同的故乡。这里,是我们的祖先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地方;这里,也是我们的出生的所在。这里,承载着我们的苦难和幸福;这里,记录着我们的快乐和悲伤……而今,时代的发展,南左埭也和许许多多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村庄一样,面临被拆迁的命运。我们无法改变历史,尽管这些改变,一定会给村民获得,但是,我们一定会有许多难以割舍的失去,而且这些失去是永远的,不可返回的。

       是非曲直任由历史和后代评说,我们,除了感慨,能做的,大概就是留下一些文字和图片,可以让我们在没有了这个村庄后闲下来时缅怀曾经的往事。

        左氏和许多姓氏一样,有悠久的历史。是汉族常见姓氏,在百家姓中位列187名,源于官名和国名等。历史上左姓名人也很多,你可能知道的有《左氏春秋》的作者左丘明,洛阳纸贵的左思,明朝忠贞不阿的左光斗,清朝大臣左宗棠等。

       我们海宁围绕着老底子球墩庙一圈的南左北左以及零星左姓,原本应该是一个家族渊源。文革前大家族常有聚会,称之为“吃坟酒”,我的爷爷辈都是参与过的。    所谓坟酒,是祭祀祖宗的酒席。据老人回忆,我们这块左氏的祖坟,在原球墩庙东门外三十步。民国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四五年),是轮到北左举办坟酒。当时的主持的长者说,大家记牢哦,我们这个祖坟到今年已经四百八十三年,我们的祖先出了大官是左宗棠,在北京金銮殿是有一块表彰他的匾的。当时有厚厚的家谱,由北左一个叫左祥荣的保管的。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湘军首领之一,洋务派代表人物。也是收复新疆维护祖国统一的著名将领。左氏后人都引以为自豪。当时有家谱,很厚的几本,记载明明白白。可惜文革时被当做“四旧”毁了,成为永远的遗憾。祖坟也早已随着岁月湮灭。

       这块左氏的源头,村里的长者郑重的和我说过,是左宗棠的后裔。具体由何时何地迁徙过来,因大家知道的年代家谱被毁,加之长辈先后过世,暂不可考。祖传下来的传闻是,祖先摇船出来谋生,到球墩庙球墩地方河道,在船上吃饭,洗碗的时候一个碗掉入河中,觉得是要留住大家的意思,再就是球墩是河道中一个四面临水的小洲,古人以为龙珠,风水极好,于是决定上岸定居 ,就这样世代繁衍了下来。

       我们这里比不上有些地方建有宗祠,但是也有堂号。南左三支后裔分别有堂号,前头屋里堂号是“馥善堂”,家堂原来在元林老屋三间头东边间正梁下;中间堂号是“积善堂”,在关明家;后面堂号是“仁德堂”,在芦荣家。这些堂号很有文化底蕴,做好事做好人积善成德,让家族流芳后世的意思吧。

这个地方是陆家浜,柏士路到这里,有个右拐,路牌指明的,就是我们的家-----南左埭。

村后的道路。小时候是长满茅草的小渠道,很是荒凉。

这是在原来机耕路基础上铺设的柏士路,在我们村东。机耕路是当年为了开拖拉机而堆筑而成,经历了泥路,石子路,水泥路的变迁。

现在看起来也很美的田园。

猜猜这是谁家呢?

认识这是什么竹子么?以前只有少钦爷爷家有的堂心竹,还不知道这字写的对不对。小时候常去那里玩的。剪个小竹管,用朴树籽当子弹,打枪玩,那是我们小时候快乐的游戏。

这个左家大溇,记载着全村人的生活。这也是我们儿时的乐园,夏天放假了我们几乎都在这里游泳。我们的狗爬式都是在这里学会的。我们在浅处游泳,大人在河里摸鱼。拉条绳子,绳子上套了竹筒,在水底淤泥里拉过,鱼儿受惊了,在淤泥里冒泡,于是拿个特制的罩网罩下去,然后一个猛子下去抓鱼……记得张伯最厉害了。

埠头,我们这里叫石渡,就是大家淘米洗菜洗衣服洗澡的地方。集体生产的时候,一到收工,这里就非常热闹。石渡也是几经变迁,先是小的几块石头铺的,后来我们的父辈辛辛苦苦弄来大石头改建,现在是水泥楼板铺就。

可惜,石渡越来越大,人却越来越少。一天到晚,再也没有了那时的喧哗热闹了。年轻人都出去了,难得回来,只有这里的一切还是忠心耿耿的守在这里,随时迎接偶尔回来的亲人。

这是我的家,以及门前的果树,今年橘子又是大年,然而,明年呢,不知道……

也是大溇的石渡……

当年的孩子们呢?

现在的孩子,可不敢下到池子底全是烂泥的大溇里游泳了。现在游泳,去游泳池,没有烂泥,水是蓝色的。

远望过去的人家。每一家都有他们的故事。

郭家溇藏在绿荫深处。儿时的冬天,冰很厚,记得好像是美娥妹妹还是谁,居然可以走到冰面上。

现在气候变迁,温室效应,没有儿时那样的厚冰了……

       随着拆迁的临近,我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小村庄将不复存在,或许这里将是厂房,工业园区,然而这里确确实实曾经是我们的家园,有我们一生的记忆。我爱这生我养我的地方!

       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秋天,夕阳西下时,成群结队的鸽子飞回它们的家——西南老那个大大的竹园。

       而从此,我们祖辈传承下来的家园将不复存在。一切,都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记忆。田野,村庄,竹林,池塘;还有许许多多曾经鲜活于这块土地的长辈们……

        我们记忆中的长辈,你是否还记得呢?顽皮的子庆爷爷,学识渊博的少钦爷爷,三爷爷,六爷爷,幽默的安春爷爷,要抬起头来打喷嚏的是顺元爷爷,还有我们小时候分不清楚的左堂右堂爷爷。奶奶辈中印象很深的是子庆奶奶,耘田时总要在地边最热的地方,让我们孩子们凉快点。还有少钦奶奶,是很有大家风范,慈祥善良;还有小脚的五奶奶,来井边打水时我们会帮她打一桶水上来;还有三奶奶,六奶奶,每个都栩栩如生,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惜乎,现在他们都已作古。

       不仅爷爷奶奶辈过去了,现在我们的叔叔辈也所存不多,时光荏苒,岁月无情啊!

       所以,愿我的兄弟姐妹们多多保重,健康快乐是人生第一重要!任何名利,真的是身外之物,过眼云烟!

       还想说说老家的一些地名,这些地名或许百度不知道,高德地图也不知道,它们只知道南左埭。但是,每个南左埭人都知道:

      西屋前,蒋毛毛田,汇头老,荒坟头,西江,坟里,长轮头,张家门前,地内,毒头地里,西南老,蒋家浜,黄麻子溇,大溇老,还有很多,请大家补充……

       再见了,南左埭,再见了,我的故乡……


       后记:两年后的今天,2020年12月1日,我再次寻访心中的故园。村庄已经不复存在,只见到一片平地。昔日的池塘,田野,炊烟,茂林修竹都消失了。唯有推土机还在突突突不停的推进。南左埭,从此真正只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了。



别了,我们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故土,南左埭!

                  再次修改于2023年11月22日

阅读 478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