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药香跨越古今,
一枚银针联通中西,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的起源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开始采用“四诊”,治疗方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最早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中医文化的发展
远古时代,“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表明人们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秦汉时期成书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东汉末年,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
唐代,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是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世界上首次对药用植物进行了科学分类,创新发展了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
清代中期以来,特别是民国时期,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一些学者开始探索中西医药学汇通、融合。
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与中华文化传承
中医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内涵,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数千年来
中医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神奇的疗效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
中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发展至今
并在世界医学舞台上独树一帜
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印记
我们应当保护好、传承好中医文化
让中医文化更好地在医疗领域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