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农历的五月,我们迎来了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就有过端午的习俗。端午节作为节日,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端午节的起源,自古到今说法不一,主要说法有:纪念屈原说、迎涛神说(伍子胥含冤死后化为涛神)、恶日说、龙的节日说(即祭祀龙图腾说)、夏至说。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端午节有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二十多个别称,端午节主要风俗有挂钟馗像、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而这次的端午又遇到了二十节气中的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每年公历6月5~7日进入节气。芒种的“芒"指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收获,“种”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芒种”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由于两者相近的时间关系,农民常以此来判定来年的收成。当我们讨论芒种节气的民俗活动时,通常会把端午节纳入其中。
一进入农历五月也称为“五毒月”,这时应多排毒,所以早上时老师带着孩子们练习“金刚功”增长阳气,增强体质。中午时,带着孩子们在太阳上“晒背”,五到十分钟,杨老师说多晒太阳可以把身体里的一些湿寒之气随着汗液排出体外。等孩子们午休时,再把他们的鞋子放在太阳下晒一晒,到起床时孩子们穿上暖暖的鞋子,会很舒服。
而端午节,承载着千年以来古老的中国文化,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翰林尚雅幼儿园进行了说端午、沐兰浴、画面额、挂菖蒲,踩艾叶,踢蹴鞠等活动,感受端午传统文化的魅力。
说端午环节,各班老师们通过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多维度和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知道端午节的习俗,在寓教于乐中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文化。
又通过一个小故事教给小朋友认识了一个穴位——“足三里”。小故事内容讲述了一个关于“冰激凌”的。
“夏天的中午,阳光火热热的,小朋友们都躲在家里吹着空调,哥哥和妹妹也呆在家里,不能出去玩真没意思,哥哥无精打采的说到。这时候爸爸回来了,手里拎着一个大大的袋子,哇!是冰激凌,爸爸笑着递给了他们一个草莓味的冰激凌,然后把剩余的都放在了冰箱里,哥哥一边吃一边问道,爸爸吃完这支,我还可以吃吗?爸爸说不可以,吃多了会肚子疼。爸爸嘱咐完接了个电话就出门去了,哥哥性子急,两三口就把冰激凌给吃完了。
看着妹妹才吃了一点点,不禁羡慕起来,妹妹可以让我尝尝你的冰激凌吗?妹妹说好吧!于是哥哥一口就咬了一大半,妹妹生气的说到,你把我的冰激凌都快吃完了,哥哥说别生气,我在拿给你一支,妹妹说,我才不吃呢,吃多了肚子会痛的,哥哥吐了吐舌头说到,我才不相信呢,爸爸在骗我们呢,于是他又拿了一支,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可是手里的冰激凌还没有吃完,哥哥的肚子就开始疼了起来,起先肚子里像有只小青蛙咕呱乱叫,后来又是一阵绞痛,哥哥捂着肚子用最快的速度跑进厕所,就这样一连跑了好几次,每次拉的都是稀糊糊的便便,还特别难闻,而且还把中午吃的午饭都吐了出来。可把妈妈吓坏了,这时候妈妈赶紧把中医大夫请来了。于是中医大夫在哥哥的小腿上揉了揉,边揉边哼唱着这首歌谣:“小兔乖乖 莫着急,天热贪奖伤脾胃,肚疼恶心真难受,揉揉三里解难题。”过了一会哥哥的肚子不疼了,也不恶心了,妹妹开心的问到,大夫,你的魔法好神奇,大夫说这不是魔法,这是按揉足三里带来的疗效。妹妹:“
足三里在哪里呢?”“足三里在我们小腿中间的那根骨头的外侧,距离外漆眼穴4根手指的地方,它除了能帮我们缓解肚子疼,呕吐、拉肚子症状。他还能帮助消化和排变呢?”足三里在我们腿上,所以它还负责我们腿的健康,要记住一定要经常按揉足三里,它不仅能缓解腿疼,还能强身健体。
有句话是这样介绍足三里的:足三里,要之穴,下三寸……。老师并带小朋友在自己的身上去寻找这一穴位。
沐兰汤:艾叶气香,属性温可以散寒。画面额:朱砂祛病祛毒,也是老师对孩子们健康的祝福。系五彩丝,顾名思义五色对五脏,为孩子们祈福纳福。踩艾叶,艾草可以补阳气,通经络。洒雄黄酒,驱五毒,保健康。蹴鞠:强身健体,防疾病。可以说,这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策划者孙老师的用心良苦,她每个一个环节都与中医相结合,把每一处的细节都考虑的很全面,真的是非常用心,细心。
下午,我们还亲手制作了一把粽子小蒲扇,简单好操作,很适合小班孩子这一年龄段,只需要把所有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就完成了。看小蒲扇在孩子们的手上即解暑又可爱。
端午节怎么能少了吃粽子呢?晚餐时我们心心念念的粽子终于上来了,你别看这么小小的一个粽子,它的里外可都是宝贝。粽叶包裹糯米、大枣、赤豆等而成。我们选用的是黄米,黄色在脏为脾,多食黄色食物可以健脾,养胃。粽叶多用芦苇叶、竹叶(芦苇叶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清热除烦、利尿排毒)。糯米补中益气、健脾止泻;大枣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赤豆利水除湿,消肿解毒。但要注意糯米性黏,作糕饼不易消化,脾胃虚弱之人不宜多食。如果食多时,可以按揉足三里,助消化。
这次的活动大家不难看出,所有的环节都围绕着中医五行,随处都在告诉大家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随天地动”。如何养生,就是要随着它的时实节气去做。比如端午时:门悬艾蒲,可以净化空气。艾叶菖蒲,驱散蚊虫。艾叶药浴,祛除下焦寒湿。吃粽子,补益肾气等等。
因此,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含着我们民族独特的美学精髓,以及中医养生文化。孩子们不只是走进了某个节日文化,更是要让他们体会到我们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