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黄贺幼儿园端午主题活动——“情暖端午,端午安康”

创建于06-07 阅读283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

老师们根据图片、视频等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习俗,在教育活动中幼儿知道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系五彩绳等。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的传说,比较有代表性是以下几种。

1、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被流放。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孝女曹娥

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3、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挂艾草

00:16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用不织布做香囊,亲手将一片片艾叶塞进袋子里,一只只小巧玲珑的工艺香袋点缀在衣袂襟间,清香四溢,玲珑夺目。

老师们和孩子们一起动起来……

02:27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巧手包粽,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老师们准备好了包粽子的材料,为孩子们准备香喷喷的粽子!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使幼儿的心里种下一颗传承传统节日的种子,不仅让幼儿度过一个快乐温馨而有意义的端午节,还让传统节日习俗传递延续、再绽馨香,进一步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粽有千般好,唯你最重要

黄贺幼儿园全体师生,祝所有的小宝贝、大朋友们端午安康!

阅读 28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