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情深:我与湘西神秘古苗寨— —花垣县双龙镇张刀村今生情缘

土司后裔
创建于06-07
阅读 2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作者/蒋文龙

图片/网络图库

第一章

我的前20多年的生活都在張刀村,那是一个古老的苗族聚居村落,偏僻而宁静。我一直都想写一下这个古村落,这一个我出生的地方,这一块我放摇篮的故土,我生命的源头,但迟迟不敢下笔。

张刀实在太美丽了,美得别具一格,美的鹤立鸡群。这个隐藏在湘西十八洞景区背后的苗族村寨有一种特别的耐力和韧劲,犹如一棵古老而巨大的香樟树,挺立在时间和岁月的深处,散发出古朴而浓郁的味道,让人闻香而至,赞叹忘返。

无数次从远方归来,无数次依依不舍离开这个古寨,无数次拥抱晨起的鸡鸣犬吠,无数次在小村炊烟袅袅时归来......,心里都在犹豫,有时候难免惆怅,同时也有掩饰不住内心的幸福和兴奋。我犹豫的是,害怕听到从寨子深处飘出的挽歌,害怕听到熟悉的父老乡亲、慈祥老人过世的挽歌,这些年来,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盘儿养女,为了几两碎银,很多老人过世都没有时间回去做最后的告别,给家属进行简单的寒暄慰问,有时候内心有很多的歉疚,也许在有些老乡的心里认为自己不合群,甚至不懂礼数,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体会到当下社会一个游子的挣扎沉浮呢?.......

我是苗家大山深处的孩子,对生我养我的村庄有一份复杂的情感,回首人生走过的足迹,身后其实就是一条离家越来越远的路,注定在不舍中远行,在渐行渐远中眷念。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我们灌输一种理念,出去才有出息。希望我们出去到外边安家落户!

我的家乡的记忆充满了温暖,否则,我不会不知疲倦地一次又一次归来。但家乡的印象也并非阳光弥漫、四季如春。否则,我怎么会毅然决然地走向远方。即使颠沛流离,也不会有丝毫的惆怅和悔意。

当流逝的岁月凝结成斑白的鬓发,我很多次问过自己:当你老了,愿意把乡村作为自己的归宿吗?必须承认我害怕又纠结,不说又太过于残酷,说又没有足够的勇气。我想,我老了,肯定会回去的,我的户口都还在那里,我是不会离开那个地方的!我爱他,我深爱块土地!

第二章

一个潮水泛滥的季节,我又回到了刀村古寨。

这样的天气和时节,其实并不是看刀村最好的最佳季节。山花烂漫的春天,稻谷飘香的秋季,那才是最美的刀村古寨。但冬天的刀村之美,也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刀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木房,绿树成荫的寨子......,这哪里是村庄,简直是一幅贴在山峦上的油画。让我震撼的是,整个村庄有一股原始的美,这样的苗寨真的太地道了!

但美中不足的是,几栋砖房子特别的刺眼,这几栋房子还是矗立在寨子的中央,有些许损伤了苗寨的秩序和美感,让人产生遗憾和伤感。然而有什么办法呢?很多苗寨就是这样一天一天沦陷的。

我回到家里,年迈的父母早已准备好了饭菜。我的家是一栋典型的苗家建筑,是我爷爷的爷爷的那一辈传下来的,到我这一辈屈指一算也有近200年了,有厢房和青石板庭院。房子很古老,很斑驳,很有历史的厚重感,有些地方都快坍塌了,静静地矗立的村口,仿佛用沧桑的眼神见证着滚滚红尘中历史的变迁、时光的宁静和岁月里沉淀的爱恨情仇。

我把这座年久失修的民国时期的木房子命名为“蜂巢”,暗示自己一定要像蜜蜂一样勤劳,同时,无论怎么艰辛和劳苦,都要像蜜蜂一样,不能忘记了自己回家的路。我准备儿女长大成人了,有自己的事业和工作,我就会到这里来,戴一顶斗笠,披一袭蓑衣,在夕阳下写自己的回忆录,写自己在这个时代下挣扎沉浮的人生。

第三章

张刀村地处湘西武陵山过渡地段,因有一座山形似一把尖刀而得名。苗语意为“补烈”,意思是山高水陡的地方。

1981年,我就是在这个苗寨古村落出生长大的,和我们一起长大读书的有13个小伙伴,有几个都饮恨西北了,有的离婚,有的离婚又再婚,有的在城市里工作上班,有的嫁了好老公,虽然家里有点小钱,但同样也是过着鸡飞狗跳的日子......,而我就是属于那种奔跑在时代边缘的人,去过很多地方,忙忙碌碌,有时候也浑浑噩噩。

我读书毕业后,顺应时代的热潮,跑出去打工了,跑过无数个城市,过着候鸟一样的生活。我曾经用候鸟作为自己的笔名和网名,这辈子注定要不断的去迁徙,寻找更好生活更好觅食的港湾。

我曾经很乐观的认为,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一旦有了钱,就会回来打理他们的房子,收拾自己的村庄,哪知道出去的姑娘纷纷嫁到了外省,回来的年轻人都去县城买了房。田地荒芜,村子里剩下一大堆的留守老人和光棍。

每次回去,我都喜欢到小溪边缅怀旧日的童年时光:家里有客人来,只要到小溪里随便搞一下,总有一顿好吃的,而今一切都变了,边得让我黯然神伤......

第四章

说实在的,许许多多的日子,我爱这个村子,有时候对这个生自己养自己的村子也倍感失望。也许是时代的冲击和震荡吧,一度让这个古寨陷入迷茫和危险。不少村民对传统文化产生怀疑和叛逆,邻里关系复杂,宗族势力盛行,整个古寨都笼罩在乌烟瘴气之下。

张刀村拥有12000亩山林资源,境内有溶洞奇观,有清朝悬棺,有奇秀险峻的自然风光。以一沟之隔的十八洞村相比,简直是乌鸦比凤凰。一边是如火如荼的旅游与乡村振兴热潮,一边却是留守老人的叹息和光棍们半夜三更的哀嚎与呐喊。

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是吹响脱贫攻坚号角的地方。十八洞村他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一个村,他是一个共同富裕的精神和文化的驱动典范,十八洞精神不再是星星之火,而是熊熊的火炬,带领每一个人、每一个村,朝着富裕安康的道路昂首奔跑。

时代在变,刀村也在变,我坚信,在我们这一代候鸟式的打工人叶落归根之际,美丽的刀村能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光辉灿烂的明天和未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阅读 2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