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幼儿园将带领孩子们一起欣赏粽叶飘香的美景,一起感受龙舟竞渡的激情。让我们用快乐和温暖,为孩子们打造一个难忘的端午节!
老师们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和风俗,特意策划了一场有趣的活动。
一. 端午起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源于对上古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他忠诚于国家,却因奸臣陷害而被流放。在楚国灭亡后,屈原心怀愧疚,投江自尽。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吃粽子,逐渐形成了端午节的习俗。
戴香囊
在古代,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是用彩色的碎布和五色丝线缝制而成,内部装有各种香料,戴在孩子胸前,不仅美观大方,香气扑鼻,还有驱避蚊虫的功效和祈求安康的美好寓意。
饮雄黄酒
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必须慎用。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
挂艾草、菖蒲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又被称为“三种武器”,古人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赛龙舟
赛龙舟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大部分会划旱龙舟或者舞龙船。划龙船时,多有助兴的龙船歌。
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有“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
通过今天的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和传统,还体验了制作手工的乐趣,孩子们在浓浓的端午味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一天,回味着端午节的情感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