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龙舟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和解释,其中最为流传的是关于屈原的故事。在楚国被秦国攻破后,屈原深感绝望,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屈原,纷纷划船捞救,并投下饭团、鸡蛋等食物,希望鱼虾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主要活动——赛龙舟和吃粽子。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很有本领的男子叫兜阳。“兜阳”苗语意为“能指引人们走向光明”。兜阳从小求进好学,其父请了很多博学的师傅,传授他治家理国理论、生产生活技能以及医术。为解救众人苦难,他云游四方,为普众解惑释疑,帮扶济困,扶植民众生产,拯救人间苦难,他的功德与思想深得民心。
年岁不饶人,兜阳渐渐老去,常年在外多有不便,人们于是选一只大花狗送给兜阳,让大花狗陪伴他的旅途。大花狗尽职尽责,天天为兜阳领路,看护他的安全。如此年复一年,大花狗慢慢老去,最终走不动尽忠死去。
五月初五傍晚时分,天色已暗(狗时),兜阳做完事务后正赶往下一村寨,过桥时不慎跌入水中,碰巧被一对做农活回来的夫妇发现,紧急之中大声呼救,招集村民前来营救。漆黑的夜晚,村民们在涛涛汹涌的洪浪中搜索兜阳,没有发现他的踪影。由于没有找到兜阳的遗体,无法为他举行葬礼,人们伤感至极,只能为他举行招魂仪式。人们都尊称他为子尤兜阳,用来为他招魂的糯米粑就用牛角粑。因他在外失踪无去向,为他招魂的招魂圈也是九方的。另外,人们还把他的带路狗祭献给他,保护他安康,希望他永远走好路。
后来,祭祀兜阳活动便慢慢延续下来,目的除了纪念兜阳外,还会推举与兜阳一样的好人能人,久而久之形成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固定习俗“闹兜阳”。
端午节、“闹兜阳”民族节放假通知:本次假期为6月8日-10日端午节假期,6月11日-6月13日民族节闹兜阳假期,6月14日(星期五)的课调休到6月16日(星期日),与周末相连,假期共8天,6月16日(星期日)正常入园。
放假时间:
6月8日(星期六)---6月15日(星期六)放假8天。
端午习俗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现在,赛龙舟已经成为一项体育竞技活动,每年端午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龙舟比赛。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用粽叶包裹糯米和其他馅料(如小枣、豆沙、鲜肉等)制成。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普遍存在,不同地区的粽子口味和馅料也有所不同。
挂艾草和菖蒲:民间认为艾草和菖蒲具有辟邪驱瘟的作用,因此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在家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以祈求家人平安健康。
佩香囊:香囊内装有香料,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佩香囊的习俗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也有避邪驱瘟之意。
饮雄黄酒:雄黄酒是用雄黄泡制的酒,古人认为雄黄可以解毒、杀虫,因此在端午节期间饮用雄黄酒,以期驱邪避害。
系五彩绳:五彩绳又称五色丝、五彩丝,系五彩绳的习俗在中国各地普遍存在,五彩绳的五色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彼此相生相克,蕴含着吉祥如意,据说佩戴五彩绳的孩子可以消灾避难。
节日温馨提示
(1)预防传染病
夏季是天气炎热,容易滋生各类细菌,要注意防范夏季常见传染病,如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甲流、新冠病毒、急性肠胃炎等。请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去人多、拥挤,尤其是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外出应坚持正确佩戴口罩,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督促孩子多喝水,饭前便后、户外活动后要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不吃生冷的食物;积极带领孩子接种流感疫苗,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锻炼。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体温变化,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2)防溺水安全教育
一是教育孩子做到六不准: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准擅自下水施救。家长要教育孩子遇见溺水人员,及时拨打报警电话110,同时向附近成年人求救,切莫擅自开展下水、手拉手等施救行为;二是做到“四知道”。知道自己的孩子去哪里、和谁去、去干嘛、什么时候回来。
(3).节日假期,大家难免会去往各处游玩,尽量不去人员聚集、空气流通性差的场所,谨慎勤洗手、注意卫生,以免感染传染病。
不能让小朋友独自出门游玩,必须大人陪同,预防和哥哥姐姐出门游玩,时刻盯紧小朋友。
(4)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作息习惯。不吃生冷不洁的食物,少吃冰镇食物、少喝冷饮;合理安排个人作息时间,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不攀爬阳台、门窗等,不乱动电器等。
浓浓情意,粽享时光。
广南县莲花幼儿园祝大家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