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已过大半,在本学期的行走中,有很多挑战很多收获!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面积单位》这节公开课的反思。
这节课的流程如上
公开课结束后,我心里问自己三个问题:1.面积单位的意义到底是什么?2.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教学可以前置吗?3.如何给孩子建立鲜明地面积单位表象?带着这三个问题我和老师们讨论,又查找资料。心中有了答案。
面积单位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面积单位的意义。在认识面积单位时,用观察和重叠的方法,都不能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激发孩子用单位度量的需要;在认识平方厘米后,让孩子测量桌面的面积,使他们感受到麻烦,产生学习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求。
第二,把握度量的本质结构,学生度量意识发展的必然。量的核心要素):一是度量单位(从非标准单位到标准单位,并形成单位体系);二是度量单位的个数就是量的大小。孩子之前学习的都是一维长度的度量,随着孩子度量意识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度量二维面积的需求。因此,面积单位产生的意义,就是度量的需要。
第二个问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前置教学吗?
最开始设计课堂流程时,我对提前讲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前置教学内心是否定的,以致于在磨课后我也没有进行大的调整。但是从心里,我感觉我的流程很别扭。于是和同伴们讨论,查找资料。
任何感官量的认识都必须经历以上几个阶段。课本例1和例2的学习,主要是达到阶段1和阶段2的水平;例3的学习,达到阶段3;例4和例5的学习,对应阶段5;例6和例7的学习,对应阶段4。这样看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重新进行教学顺序的调整和课时的划分:可以先学习例6,探索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再学习例4和例5,探索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之后再学习例7。
但是在前置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做好课时的划分和课时目标的规划,同时在教学时把握度量的本质。
第三个问题:如何建立鲜明的面积单位的表象?
基于以上的认识,对课堂的流程进行改进如下:1.教具的制作。之前顾虑太多没让孩子制作1平方米的正方形,但实际上孩子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在脑海里有深刻地印象。2.可以让学生不用刻度尺,不看可参照的学具或实物,只凭自己的感知,动手画(或用剪刀剪)1个1平方厘米、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再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与标准单位进行比较,并调整其大小以达到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表象的目的。3.量是量出来的,增加测量的时间,教学中应该让孩子多经历用面积单位测量并计数面积单位个数的过程,从而体验面积单位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