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704858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课程故事】传承民俗,浓情端午——富丹友谊幼儿园课程故事

创建于06-07 阅读381

        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老师在教室里与孩子们进行端午节习俗的谈话中,孩子们对端午节进行了回忆,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得十分热烈。

      欣晟说:“端午节是可以划龙舟吃粽子的节日。”

      子悠说:“端午节要摘叶子来洗澡。”

      天天说:“端午节是可以放假的节日。”……    

     发现孩子们对端午节的习俗有着浓厚的兴趣。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为此,我们决定围绕孩子的兴趣点,跟随着孩子的脚步,开启一场“传承民俗,浸润童心”的探索之旅!让孩子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直接感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深入的了解端午节的习俗,中国独有的民俗文化,激发孩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端午调查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有什么习俗呢?你们想怎么过端午节呢?每个人的关注点都不相同,小愿望也不一样,看看我们的端午小调查吧!


         教师的思考:孩子口中的端午,最是童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也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又是一年端午时,通过调查让幼儿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更好地传承传统美德,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怀。

揭秘端午

        我们通过调查表、观看节日相关的视频,引导小朋友们追溯端午的由来和习俗

       通过观看绘本故事《端午节的由来》,小朋友们知道了端午是为了祭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粽子也是为了祭奠屈原。

端午习俗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呢?

         教师的思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引导幼儿运用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及时给予有效支持。从孩子们的交流分享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粽子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对于粽子的经验是比较片面、零散的,如何将孩子零散的经验结合起来?如何将幼儿的兴趣、需要与教育目标进行融合,从而开始使幼儿积极参与且有效的活动?

食味端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中我们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伴随着孩子们的兴趣萌芽,我们开启了寻觅“粽”味之旅……

梓霖:我最喜欢吃粽子了,里面有甜甜的豆沙。我吃过的粽子里面是有肉的。

浩然:我奶奶给我包的粽子里面有红枣。我吃过粽子蘸着糖吃的,甜甜的。

佳怡:我喜欢吃里面有肉和蛋黄的粽子。

浩阳:我吃过长长的竹筒粽子。

糖豆:不是的,粽子是尖尖的,像一座小山。

通过阅读端午绘本,孩子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不同地域会有不同味道的粽子

粽子有各种形状。

有的粽子里放红枣,有的放红豆、花生、肉……,还有的什么都不放,只有糯米。

南方的粽子是咸的,北方的粽子是甜的。

探秘包粽材料

       香喷喷的粽子到底是怎么包的呢?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包粽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以说是零经验,所以我们的包粽子活动中,邀请张佳怡奶奶给孩子们教包粽子。

     “一折叶,二盛料,三压实,四包裹,五扎绳。”家长手艺娴熟,动作麻利,一气呵成。

孩子们也不甘落后,学习得有模有样。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忙碌地穿梭在片片翠绿欲滴的粽叶间。有的动作利索,一窝一折中粽子有棱有角;有的边学边做;还有互相合作,你裹叶子我装米;大家在动手中传承民间传统美食制作技艺。

品尝粽子

         热气腾腾的粽子出锅了!拉开捆粽子的线,剥开粽叶,探索粽子的“秘密”,品味着香甜的粽子,感受着端午节的味道,与弟弟妹妹、大人分享,让这个节日更有温度!

        教师思考: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节日是教育的契机。通过端午节活动,不仅让幼儿在与同伴的愉快体验中直观的感受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更使孩子感受到了传统节日带来的乐趣,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合作能力,从而使认知经验、学习品质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阅读 3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