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思维 共研素养发展——十七中联片科学教研活动
为推进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提高对科学课程的认识和研究课程的开展,以及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学习研究,交流学习科学教育经验,6月6日,十七中片区小学科学教师汇聚长城镇长城小学,开展了以“聚焦科学思维,共研素养发展”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安排了观摩学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总结三个大环节。
长城小学近年来着力打造农村“花园式学校”,努力构建具有乡土特色的快乐校园,形成了厚重的快乐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快乐健康成长。学校非常注重环境的育人功能,力求让校园内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能“说话”,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将科学教育的元素融入到校园的每一处角落。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学生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农村特色的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为目标,努力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科学教育品牌。
学校打造的科学教育基地分别是:知农园,知趣园,鱼池,蔬果园。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前来参加教研活动的领导和嘉宾对这几处教育基地进行了参观
知农园是学科学教育的实践基地之一。这里是孩子们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开展科学探索的一片乐土。里面陈列的石磨、风箱、石碾、独轮小推车、辘轳、木轮车轱辘等都是既具观赏性,又具备教育意义的科学教具。
石磨是由两块石盘组成,通过人力或牲畜拉动上方的石盘转动,将谷物磨成粉。孩子们不仅可以体验到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还能学习到机械原理和摩擦力的知识。通过观察和实验,他们可以发现,转速、力度以及谷物的湿度都会影响磨出的面粉质量,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精神。
风箱是古代用于鼓风助燃的工具。孩子们可以了解到空气流动对燃烧的影响,以及风箱内部活塞运动产生风力的原理。这有助于他们理解空气动力学和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独轮车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以一个轮子为支撑,通过杠杆原理实现平衡和移动。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平衡和重力的知识。
石碾,这是一种用来碾压谷物和草料的农具。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碾磨力度、时间和谷物种类对成品质量的影响,从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五谷亭中摆放着各种主要的农作物,有大豆、土豆、小麦等。这些农作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科学价值。在五谷亭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些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特点,还可以感受到古代农耕文化的魅力。通过了解五谷,学生可以更好地珍惜粮食、尊重劳动、传承文化。能够使学生用心感受每一种作物的独特之处,从中汲取科学知识和文化养分。
木轮车轱辘的展示一方面向孩子们介绍了古代交通工具,另一方面,孩子们可以学到许多科学知识。孩子们了解轱辘的转动方式,探索摩擦力、转动惯量等物理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木轮车轱辘,我们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轱辘能转动?”“它的转动速度可以怎样改变?”然后,通过实践和探索,帮助他们找到答案,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老的取水工具——辘轳。辘轳是古代用于从井中提水的工具。孩子们可以学习到杠杆和滑轮的工作原理,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知趣园中有一处腾格里沙漠的模型。这个压沙模型是学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沙漠治理与科学原理而特意建立的。通过这一沙漠模型,结合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草方格压沙技术,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草莓园种植着各种草莓,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观察草莓的生长过程,探索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水车的转动,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科学的启迪。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一种能量的转换。水流的力量,被转化为水车的旋转动能,这就是科学中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能量转换无处不在,比如我们骑自行车,就是将我们的体能转化为自行车的动能。其次,水车的转动也向我们展示了物理学的力学原理。当水流冲击水车叶片时,叶片受力开始转动,这背后涉及到的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些看似深奥的物理知识,其实就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之中。再者,通过观察水车的转动,我们还能引导孩子们对水的特性有更深入的理解。比如,水具有流动性,可以推动物体运动;水具有重力,可以向下流动。这些关于水的知识,都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鱼池不仅是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更是进行科学教育的生动课堂。在这里,我们可以向孩子们介绍鱼类的生活习性、水生生态系统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石磨喷泉——这座喷泉的设计巧妙地将传统石磨与现代喷泉艺术相结合,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又体现了科学的智慧。喷泉的动力来源于水泵,通过水泵将鱼池中的水抽到石磨的顶部,水再顺着石磨流下,汇入鱼池,水可以循环利用。石磨喷泉不仅美观,更是一个生动的科学教育教具。我们可以向孩子们解释水泵的工作原理,让他们了解到是如何利用机械能将水提升到一定高度的。此外,石磨喷泉还体现了能量的转换和守恒的科学原理。水泵工作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水流上升;水流经过石磨时,机械能又转化为水的势能和动能,形成美丽的喷泉景象。这样的科学原理不仅让孩子们感到新奇有趣,更能够加深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水缸装置——水缸设计得别出心裁,它的周围分布着高低两排小孔。当水缸中的水位上升时,这些小孔就会开始出水,而且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水位越高,出水就越远。这正是我们想要向孩子们展示的一个简单的物理原理——水的压力和流动。
蔬果园——这里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与实践,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一方天地。学校秉持“寓教于乐,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亲手种植与照料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同时加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墙上的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五谷丰登八个簸箕画。这些画作不仅是传统农耕文化的生动展现,更是学校教育理念的体现。春耕图寓意着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种植活动,播撒希望的种子;夏种图展示的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景象,学生们在此时学习如何浇水、施肥,促进植物生长;秋收图则是收获的喜悦,学生们亲手采摘果实,体验丰收的快乐;冬藏图则是我们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明白万物有序,生生不息。五谷丰登图则是对全年辛勤劳作的总结,代表着我们的成果与希望。
这里种植着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西瓜等多种蔬果,学生们通过观察蔬菜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习光照、水分、土壤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葡萄廊——学生们通过观察葡萄的生长,可以学习到植物的生长方式、光合作用、果实形成等科学知识。学校还结合葡萄的种植,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比如,指导学生进行葡萄的嫁接实验,让他们亲手体验植物繁殖的神奇;还组织学生进行葡萄病虫害的观察与防治,让他们了解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程社团——孩子们通过编程学习,不仅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团还定期举办编程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科技陈列室。这里摆放这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的各种科学作品。每一件看似简陋的手工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智慧和汗水,也展示了学校科学教育的丰硕成果。
之后,所有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共同听刘艳梅老师带了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五课《岩石沙和黏土》,刘老师精彩的课堂和孩子们积极热情的互动共同构成了一节精彩的科学课。
课后,各位领导和各校科学教师对本次的教研内容进行了研讨,通过说课,评课,交流汇报等环节,分享教学经验,探究教学方法,共同提升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马松山校长致欢迎词,欢迎各位领导和科学教师来校交流研讨,也希望各位领导和教师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整个研讨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发言,深入交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发现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会后,各位领导和教师观摩了长城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注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强调科学教育的渗透与融合。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希望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无人机社团——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够亲手操控无人机,体验飞行的乐趣,更能在实践中学习到丰富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虽然长城小学的学校条件有限,但孩子们对科技的热爱却丝毫不减。通过城区和平街小学的帮扶,在城区学校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他们正在操作着无人机。无人机在空中盘旋、翻飞,仿佛带着孩子们的梦想一起翱翔在蓝天之上。这项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同学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空竹社团——空竹,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玩具,它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原理。在孩子们的手中,空竹上下翻飞,发出悦耳的嗡嗡声,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一系列科学现象。首先,空竹的旋转就体现了物理学中的角动量守恒原理。当孩子们用线绳拉动空竹旋转时,空竹会保持其旋转状态,这是因为角动量守恒的作用。同时,空竹的旋转速度、稳定性以及嗡嗡声的产生,也与空气动力学和振动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空竹的操作技巧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在抖空竹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准确判断空竹的运动轨迹,及时调整线绳的力度和角度,以确保空竹能够持续稳定地旋转。这一过程不仅考验了孩子们的眼手协调能力,也促进了他们的大脑发育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此外,还将科学教育融入到空竹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空竹的运动状态,探索影响其旋转速度和稳定性的因素,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科学原理。同时,我们也鼓励孩子们尝试创新空竹的玩法和技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独轮车社团——独轮车,这个看似简单却充满挑战的运动器械,实际上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原理。在孩子们骑行独轮车的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更在潜移默化中接触并理解了相关的科学知识。
首先,独轮车的骑行涉及到了力学原理。孩子们在骑行时,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重心和力量分布,以保持独轮车的稳定。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身体感知能力,也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力学中的平衡原理。
其次,独轮车的运动还涉及到了动力学知识。孩子们在骑行过程中,通过控制独轮车的方向和速度,体验到了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作用。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动力学中的运动规律,为后续学习物理打下基础。
此外,独轮车社团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社团活动中,我们鼓励孩子们尝试不同的骑行技巧和动作,挑战自我,发挥创造力。同时,我们还组织孩子们参与独轮车的组装和调试,让他们亲手体验科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板羽球社团——板羽球是一项结合了羽毛球和乒乓球特点的体育项目,它不仅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性,更在细微之处融入了丰富的科学元素。首先,板羽球运动中,球与球拍之间的碰撞涉及到了力学原理。孩子们在挥拍击球时,需要掌握合适的力度和角度,才能使球以期望的轨迹飞行。这不仅是对运动技能的锻炼,更是对力学知识的直观体验。更重要的是,板羽球运动在预防学生近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孩子们长时间面对电子产品,容易导致近视问题。而板羽球作为一种户外运动,鼓励孩子们远离电子屏幕,走进自然,进行眼部肌肉的锻炼。在板羽球运动中,孩子们需要时刻关注球的飞行轨迹,这有助于调节眼球的焦距,缓解眼部疲劳,对预防近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篮球社团、篮球社团:这两项运动不仅是团队合作的典范,也融入了科学教育的元素。比如,在篮球运动中,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力学中的抛射原理;在足球运动中,他们可以了解到物理学中的运动规律。这些科学知识的运用,让体育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和丰富。
总之,长城小学在科学教育方面,始终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实践与创新,力求将科学知识与农耕文化、环境建设、体育活动等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共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