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端午 “粽”想时光🍀【第133期】

Iridescent
创建于06-07
阅读 239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飘香时。

我们迎来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本次朗读亭端午节诵读活动由羊山中学教二二级部七(39)班同学倾情诵读。

朗读者:七年级(39)班 王淑雯

00:00
02:46

浅夏的早晨,突闻窗外飘来淡淡的粽香。我突然恍然大悟,随手翻开手机,哦,今日已是农历五月初四了,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时间可过得真快呀!我情不自禁默然感叹。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何谓光阴似箭。

从字面上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午”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初午。”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五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便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为“重午节”,或“重五节”。

端午可谓是年年过,但就我而言;每年过节的心境不同,因而在每年端午到来之时,总喜欢用文字来绽放我过节之心境,以及浅析这个中华民族古老而又传统的节日。据史书记载,端午节始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缓缓流淌了两千多年。在每年万物盛长的浅夏,端午节恍如恒古不变的泊罗江水,维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血脉。


朗读者:七年级(39)班 邹秀锦

00:00
02:00

又是一个端午,大家在每年这时吃粽子,看划龙舟,好不热闹,而我却陷入沉默与思考。

我想,大家不能光为放假吃粽子看划龙舟而感到高兴,我们更不能忘记它是纪念谁,否则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与作用。

不错,端午是纪念屈原的。公元前287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兵南下,攻破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有以死明志,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屈原的爱国情怀使人佩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这种精神更是使我感慨万千。是啊! 国亡了,更别谈什么家了。相比之下,陷国家于困境的小人,更是人人得而诛之,是国家的罪人,民族的败类。所以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端午节的灵魂,是大家所学习的标准。

爱国主义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形成人民对祖国一种深厚的情感。我们更应当做一面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人民爱国主义情怀,关心人民疾苦,脚踏实地为人民办事,实现中华而崛起,龙腾九州。我想,这才是弘扬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要义。

现在在这物质充满的时代,我们只有通过纪念活动,才能唤起人们的灵魂。

端午节,我陶醉于你淡淡的粽香,痴迷于你《九章》《离骚》流淌的情怀;崇尚于你团结拼搏的龙舟精神。端午节—看着你,我仿佛迁越进去中华民族这条风花雪月又或战火纷飞,甚至是四分五裂的民族历史长河,每一莫是如此清晰,又是如此的发人深省。

朗读者:七年级(39)班 李乐乐

00:00
02:03

缤纷夏日,浓情端午,又是一年端午节。“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作为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纪念日,承载着历史记忆和精神内涵,凝结着始终不变的爱国情怀,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有着强烈、深沉的爱国情怀,他忠义仁爱的秉性,宁死不污的高洁,以及身殉理想、坚贞不渝的高贵品格,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大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爱国英雄的代表。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以各种方式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传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其犹未悔”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底蕴富足以及炽热的爱国情怀。

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拴五色丝线、佩香囊,形式多样的端午节民俗活动绵延不断、历久弥新,凝聚着民族发展的历史,沉淀着炎黄子孙的共同记忆,荟萃着人文理念的精华,传递着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等思想时代价值,激活了蕴藏在中华儿女心底的爱国基因。

在这个端午节,我们重温屈原的爱国精神,涵养伟大深切的爱国情怀,要让家国情怀在神州大地发扬光大,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朗读者:七年级(39)班 肖睿薇

00:00
01:38

端午已近,艾草的幽香在远山上缭绕着,然后不停地跟着风儿飘啊飘,飘绿了家家户户,在六月的史册中悠悠着一首端阳的诗篇。

印象中的端午节,在流苏般的绿丝中穿梭。记忆中的端午节,在沾满了糯米粒的嘴角边流淌。我喜欢左手拿着一个破了头的咸鸭蛋,右手拿着一个刚拆了红线的豆粽;更爱把一支筷子戳进一个稻香四溢的米粽四角中的一个,然后将其余三个角轻轻咬去。刚煮熟的粽子是要一串串挂在竹竿上晾凉的。于是乎,才不一会儿,那些冒着热气的粽子就将它的清香缭绕了整个堂前。待晾凉后,取下几串来,配上几个圆溜溜的咸鸭蛋放进竹篮子里便挨个送粽子去了。这时候,也同样会有人将香喷喷的粽子送到我们家门口的。而奶奶却是很少收下的,两大锅的粽子剩得只够家人吃一两个便足矣。本以为是奶奶深知邻里嗜爱粽子,故多多的送,而今才明了,奶奶送出去的不仅仅是粽子,更是粽子里那些看不见的却散发着浓郁香味的东西。那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都在那个端午,化作一朵朵花儿般美丽的笑靥,却只叹那人儿哟,沧桑已然嵌满了面颊。

多想再吃一次那裹满香甜的粽子哟。我多想再吃一次那裹满香甜的粽子哟。我耸耸鼻尖,深深地嗅,确乎又嗅到了空气中艾草的幽香,那香味飘啊飘,飘进了我心中那座小屋,在六月的史册中悠悠着一首端午的诗篇。

朗读者:七年级(39)班 王涵

00:00
01:47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节日。通过庆祝端午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

编辑、录制:高瑞

审核:李梅

阅读 239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