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参加了自主游戏项目组研讨交流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观看幼儿游戏视频。
2.班级教师对视频中各幼儿前期经验进行简单介绍。
3.教师分组制定观察方式(定人、定关切点)。
4.针对幼儿游戏中典型行为表现,分析评估幼儿发展水平。
通过三次视频重温,我们着重在科学领域中分析了以下问题:
问题一:幼儿游戏的前期经验及幼儿行为分析。
幼儿的前期经验来源于生活,能够将高架桥的特点(纵横交错)进行体现,属于台阶三,能够利用积木的大小和形状进行搭建,搭建高架桥的特点,根据生活经验搭建复杂的高架桥(高压线、指示牌)说明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幼儿有经验但不多,幼儿知道高架桥有下面的路和上面的桥,知道桥下面有高压线,知道路旁边有指示牌,但不足的是搭建的每一条路都是闭塞的,有的路是不通的。(制约性因素:有一些经验但不足,只能够了解到高架桥是纵横交错、复杂的,确实搭建的也很复杂,并利用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搭建,但并没有发现高架桥之间的联系,只看到了外在特点)
问题二:第一次重温视频后,儿童的行为分析体现了哪个关切点,达到了哪个阶段?
到达科学领域中的数学应用中的台阶二,关注并发现生活中的数量和形状关系,辰皓运用平铺的方式进行高架桥的外廓,在围合中知道初步的空间方位,属于形状与空间,台阶三到台阶四过渡。
问题三:第二次重温视频后,儿童的行为分析体现了哪个关切点,达到了哪个阶段?
指南中指出幼儿能够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斜式连接搭建高架桥的斜坡,交叉分层进行地基,以物代物,能够注意到积木的变式(衔接口组合替换)➡️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思维灵活,思维转换强,属于台阶五。(促进因素:幼儿有这种搭建的经验,平时搭建的材料种类多,能运用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组合搭建,思维转换快,思维活跃,是一个有想法的幼儿,在家庭或在幼儿园中都有成人指导)
问题四:第三次重温视频后,儿童的行为分析体现了哪个关切点,达到了哪个阶段?
能运用积木的特点搭建高架桥的标志特点,能够根据材料的结构特性(长方形、正方形➡️高压线,圆柱体、长方形木板➡️路标)并且采用直角转弯的方式将高架桥的路口进行衔接,提高了建构技能,属于台阶四到台阶五的过渡。用图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搭建。
问题五:幼儿行为背后,我们重点支持的关切点是什么?由阶段几向阶段几发展?教师具体的支持行为有哪些?
本次活动中追踪幼儿游戏中的表现发现,他们从笼统到细节的把控➡️空间关系感知,幼儿很快发现并想要解决问题,但可能经验不足,一直没有解决掉(有想法但能力不足),属于社会中人际关系台阶五(能够与他人讨论自己的想法进行整合)
教师要引导他们在游戏前讨论做好计划,可以制作设计图,教师可以平行介入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让他们自主探索,教师注重隐形指导给予支持。
问题六:幼儿支持因素有哪些?制约因素有哪些?
支持因素:回到教室内可继续探索,投放半成品材料,辅助材料(工具书、高架桥模型、小汽车)。搭建桥时辅助材料很少,孩子不会去寻找可代替的积木,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积木的大小、比例不同进行搭建。
制约因素:个别幼儿不能投入到小组内,虽然一直很想参与进来,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参与(递积木材料、试行运行高架桥)但他们的沟通交流很少,语言能力发展较弱,需要提升语言沟通能力。
思维转换不灵活。思维不能很好的互换,他只能表象的观察高架桥,不能够运用抽象思维去解决问题。
通过最后搭建出来的高架桥发现,虽然有想法,但搭建的都是闭合的,没有出口和入口。
有目标也没有目标。有目标是从始至终搭建的一直是高架桥,一直没有变过。没有目标是搭建路面的时候想到哪搭在哪,没有目标,无头绪
编辑:邢丽君
供稿:马英、李敏
审核:谢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