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如何体现数学化思想

——凤凰双语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研

八城先生1988
创建于06-07
阅读 26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计算教学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基本的算术运算,还包括算法的理解、问题解决技巧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数学化思想,意味着不仅仅传授给学生如何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理解背后的原理和逻辑,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它有助于学生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影响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并关系着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运算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有步骤、有目标地培养。

   优先培养意识:1.计算意识  2.规则意识  3.估算意识


1.计算意识

培养计算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自觉地把问题与相关计算联系起来,并从计算的角度进行思考。这也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客观事物,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隐藏在问题情境中的数量信息。比如,在付款时,有意识地通过计算来判断付款金额是否正确,并积极寻求简便算法,形成优化运算的心理倾向。


        

2.规则意识

计算中有诸多运算法则,这些法则有很大的“规定性”。

例如,计算96÷12+4×2、 96÷(12+4)×2、 96÷[(12+4)×2],学生需要厘清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按照规定的运算顺序去计算,若计算程序与算式本身想表达的意思不一致,则会导致结果出错。在运算中,需要养成的规则意识还有很多,如加减法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小数乘法竖式计算中小数点移动规则等,学生都要熟稔于心。 

3.估算意识

估算在实际情境中有着广泛应用,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师可创设贴近学生经验的问题情境,如“购物中所带的钱够不够”“旅游大巴上的座位够不够”等,同时呈现不同类型计算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估算的价值。估算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往大估、往小估或四舍五入),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合理选择估算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适用性进行解释。


4.用几何直观让算理可视化

借助几何图形,往往能够将难以用言语表达的运算道理可视化,图形也成了学生学习运算的思维拐杖。例如,“异分母分数加法”一课中,为了探究“1/4和3/8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可以引导学生画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1/4的分数单位是 1/4,是“一大块”,3/8 的分数单位是 1/8,是“一小块”,直接相加结果不好表示,所以先通分,以同样的“一小块”为单位,即分数单位都变成 1/8,再看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这样,从直观图形中提取信息,有助于学生看清计算的道理,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本质,进而总结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5.学生会感悟到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满十进一”

任何运算法则及其道理的基础都是运算对象的特征,比如小学阶段数的运算,无论整数、小 数、分数,都是计数单位的累计,所以其加减法计算的法则都有“ 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 的规定,于是有了“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对齐”“ 分母相同”诸规则,追根究底指向的是数概念的内涵。因此,“ 画计算”的关键是“ 画 数”,而“ 画数”的前提是“ 懂数”。还可以画线段图等(二年级上册:比一个数多多少的数是几,五年级下册:列方程计算)

        

6.大观念引领教学,从计算技能走向运算能力(类比思想) 

把握运算本质,感悟运算的一致性。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都是以加法为基础的计数单位及其个数的变化:加法是计数单位的增加,减法是计数单位的减少,乘法是计数单位的倍增,除法是计数单位的细分。

四则运算算理的一致性。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算法各不相同,不同算法背后却是相同算理的支撑: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中的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单位个数的加减分母分数通分后再加减,其背后的算理都是相同计数运算


结语

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除了采取上述策略,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必要的运算知识和技能,形成运算意识和运算习惯,还应注重量感和符号意识等其他素养的协同培养,以促进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阅读 26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