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最典型的特点,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正是基于此开展了《蚂蚁趣事》的班本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在充满科学探索的世界里开始蚂蚁探险之旅。
孩子们在沙池玩,孟祥颖大声说:“快来看,这里有蚂蚁。”孩子们立刻围了上去,好奇地看着这只蚂蚁。
崔文静:“小蚂蚁好可爱啊!蚂蚁好小呀,它是黑色的。
张泓雅:“会不会是它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幼儿在生活和玩乐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生活玩乐中受到教育。
孩子们发现了蚂蚁🐜,寻找蚂蚁成了孩子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蚂蚁,蚂蚁生活在树林,沙坑,草坪,孩子们在幼儿园各处发现了蚂蚁。
教师思考:
1.关注儿童的兴趣。孩子们对小蚂蚁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儿童天生喜爱动物,这是他们情感表现最自然的流露。
2.支持儿童的探索。当孩子们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后,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孩子的视角往往是独特的,他们会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和见解,以此来建立自身与身边事物的联系。对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决定跟着孩子的脚步共同开启寻蚁之旅。
孩子们用放大镜观察
孩子们在找蚂蚁的过程中发现有蚂蚁出没的地方,周围都有许多的“小火山”。
王晶:它们是蚂蚁的家吗?
梁俊博:蚂蚁挖的隧道弯弯曲曲。
王子俊:蚂蚁的隧道就像迷宫一样。
把蚂蚁抓回来,观察
孩子们开始讨论,蚂蚁长什么样?蚂蚁喜欢吃什么?蚂蚁不喜欢吃什么?蚂蚁住在哪里?
在观察蚂蚁运送食物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蚂蚁有大,有小,就问我:“老师,大的蚂蚁是爸爸妈妈还是哥哥姐姐………”围绕着蚂蚁大小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家庭,我们对蚂蚁展开了家族关系大梳理。孩子们回来继续讨论,蚂蚁的分工,认识了蚁后。
在寻找蚂蚁的踪迹这一片段里,大家在不同场景地方找到小蚂蚁,孩子们了解了蚂蚁生活的场景,原来蚂蚁爬行生活的地方是很多的。特别是在有甜或者食物的地上,蚂蚁尤其多。于是,孩子们从寻找蚂蚁到蚂蚁喜欢吃的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面包、草莓、饼干、薯 糖果、面包、牛肉干、玉米?孩子们有太多的猜测等着去探索。
在寻蚁、喂蚁的行动中,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获得了蚂蚁生存环境、食性、合作性等方面的科学认知经验。意外发现蚂蚁巢穴时,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描述和比较,表达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我们带领孩子阅读了关于蚂蚁的绘本,《团结的蚂蚁》,来丰富幼儿的视角,和小朋友们一起徜徉在关于蚂蚁的知识海洋中。在观察、探究、了解蚂蚁生活习性的同时,孩子们还发现了:小小的蚂蚁却拥有大大的智慧和能量。在绘本中我们发现,小蚂蚁最明显的精神就是——合作。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放了调查问卷,考考小朋友对蚂蚁知多少?
在观察、探究、了解蚂蚁生活习性的同时,孩子们还发现了:小小的蚂蚁却拥有大大的智慧和能量,而且我们发现,小蚂蚁最明显的精神就是——团结。于是...…
我们学习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并且全班小朋友团结合作完成手工作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主动观察、探索周围常见的事物,通过观察和欣赏等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大自然的美和奇妙。在《蚂蚁的趣事》课程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孩子身上最旺盛的探索生命力。他们对周围出现的风景充满着好奇,脑袋里藏着数不清的问题,渴望与人互动,与世界互动。与其像导演般精心设计策划一个课程体系,让参与的孩子用各种精彩的表现证明自己设计的出色,不如重新去审视孩子,看待世界,真诚地和孩子一起走进生活,求知的种子一定会慢慢萌芽。
编 辑: 韩冬梅
图 片: 各班教师
审 核: 李文静 张婷婷
终 审: 庄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