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启思,共践学本—阳信第一实验学校小学部青年教师“学本教学”展示课研讨交流活动纪实(数学组)

Ling
创建于06-06
阅读 12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且睿智”。为发挥校域内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加大课堂教学由“教本范式” 向“学本范式”转型力度,扎实推进“学本教学”向深层次迈进。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小学部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学本教学”展示课研讨交流活动。

课堂展示

栾卫曼老师《我换牙了—统计》

       栾卫曼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统计》,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分一分、数一数、记一记统计本小组的换牙情况。统计全班的换牙情况时,各小组组长根据记录单上台贴磁扣,让学生参与收集数据的全过程。学生用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数据,再将两种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感受用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统计表简捷、方便,各有优势。通过分析数据,启发学生感受数据可以传递一些信息,初步了解数据分析的意义。并介绍生活中的统计,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产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兴趣。

商晓老师《厘米的认识》

        商晓老师执教《厘米的认识》一课中老师以量感和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从“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入手,引出问题“都是3拃怎么做出来的衣服却短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在认识厘米环节,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总结提升环节,教师同样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视角,特别总结指出“认一认”“找一找”“看一看”“估一估”“量一量”,同时也是学习其它单位的过程和方法,渗透单位教学的方法的一致性,让学生学会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为进一步学习长度以及面积、体积的测量打下基础,进而逐步发展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张祥瑞老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张祥瑞老师执教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简单的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初步学会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价值。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完成了互相依存、有机结合、协同发展三大目标,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素养的全面提高。

张新新老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张新新老师执教《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一课,学生对测量身高这件事很熟悉,但多数孩子并不清楚测量身高的作用。所以统计身高增长情况的价值学生可能体会不到,为此结合“学生体质健康网”平台向学生介绍这件事情,引导学生发现“统计身高增长情况”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研究过程中有了真实的情境,还需要学生产生真实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统计的价值,数据意识的培养都必须根植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课上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一一验证生活中需要统计的方方面面,但是通过现象列举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数据来说话,来做出决策。

刘倩老师《重叠问题》

      刘倩老师执教的《重叠问题》一课是第二学段的内容,该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其思维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要构建重叠问题的模型,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直观理解。

        刘倩老师在处理教材时有自己独到的想法。没有用课本的情景图,选择了六一节目中同学们熟悉的节目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整节课,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时间,学生从猜测到操作建模,到练习拓展,一直处于轻松主动,思维活跃的良好学习状态中,教学效果扎实有效。

高海英老师《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高海英老师在执教《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经历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促进其空间观念的飞跃发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理解排水法后,又充分利用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溢水法”的原理,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接着又通过阿基米德测量皇冠的故事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兴趣。

评课交流

备课组评课交流

       一年级星海级部数学备课组对《我换牙了》这节课进行现场评课。首先由栾卫曼老师阐述自己的教学思路,年级组其他老师也针对本节课开展了评课活动。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中介绍了生活中的统计,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产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兴趣。

       一年级朝晞级部数学备课组针对商晓老师执教的《厘米的认识》这节课进行评课交流。亮点环节是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放下手想一想1cm有多长,然后慢慢睁开眼睛。然后再次用手比划出1cm。感知的方法有创意,对自己的感知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能够直观感受1cm的大小。

        二年级数学备课组针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进行集中评课反思。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积累数据整理和分析的经验,为继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打下基础。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针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做评课交流,本节课的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及其内涵,主要就是数据意识,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同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知道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四年级数学备课组在《重叠问题》课后开展评课活动,刘倩老师以六一儿童节方式引入课堂,奠定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基础,并利用问题水到渠成的让学生自己创造出韦恩图,直接引入课题,突出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制造认真冲突,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进而让学生经历探究并获得体验。拓展延伸设计的也具有层次和创意。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对《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进行评课交流,提出新课标中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要。《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是非常抽象实际问题。基于这节课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经历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促进其空间观念的飞跃发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听课教师评课交流

       活动过程中也随机抽取年轻教师对课堂教学和学生表现等进行点评交流。他们不仅对执教教师给予肯定,而且也表示通过本次活动收获颇丰,今后在自己的课堂上也要有所转变。

活动总结

       数学教研组组长张玲玲老师指出:数学之美,美不胜收,唯放眼观之;数学之妙,妙不可言,唯与其交融。一堂优质课是教师的匠心之作,也是教师与学生一同谱写的美篇。青年教师与中年骨干教师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受益的是自己,更是孩子们。

        最后,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副校长张辉对青年教师寄予厚望,希望青年教师吾日三省吾身,怀着谦逊的心向榜样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虚心请教和精研学习,抓住每一次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通过本次活动,全体数学老师深刻认识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的本质,启发学生数学思考,培养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建立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我们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途径,为高质量教学蓄势赋能。


撰稿:王金美    王凯玲

审核: 张 辉   张玲玲  张学琳

阅读 12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