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端午文化 弘扬爱国精神——河西小学端午节系列活动

创建于06-06

       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营造端午佳节氛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馆陶县河西小学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开展“传承端午文化 弘扬爱国精神”系列活动。

       苏雪超老师以“传承端午文化  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进行国旗下讲话,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少先队员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少先队员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各班开展“传承端午文化  弘扬爱国精神”主题班会。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沿袭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爱国精神也传播至华夏各地。

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及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习俗我知道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的时候,人们喜欢把艾草挂在大门的两侧,寓意消除疾病、驱除晦气、招福,让家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好运气。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