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宝轮中学初中部“家校共育”美文分享

四川省广元市宝轮中学初中部
创建于06-06
阅读 29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第四十一期

考试季,父母的“关心”如何恰到好处

        在中小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学校里隐形的“救火队员”,当孩子状态不好、情绪不佳时,第一时间响应,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给孩子们支招;他们是孩子们的“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用日复一日的耐心和安静的倾听,回应孩子成长的困惑;他们也是学校里的“能量补给师”,上好心理辅导课,策划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活动,用心用情用爱呵护孩子的心灵。

       他们非常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被家长需要、被学生需要的感觉让他们很有职业幸福感。也许他们的工作成果不像学科老师那样容易被看见,但他们始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守护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治愈的力量。最近,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其中一位代表——来自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的心理教师孙艳玲。一起听孙老师聊聊父母如何帮孩子做好考前压力疏导。

01一到考试,孩子就“不对劲”了

        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我接待考试焦虑个案最多的时间段。不少学生来找我,说自己的学习状态变得特别差:“我看不进书,静不下来,感觉心里好慌”“我有好多事情要做,但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一部分孩子,出现了轻微的躯体化反应,入睡困难,一想到考试就心跳加速,考前十几分钟,总是想上厕所,复习时也坐立不安……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临近考试,状况百出。还有一些孩子的问题变得更棘手——在潜意识的“帮助”下,他们出现了“回避行为”。

        有一个这样的案例让我很难忘:临中考前一个月,有一家人来找我做咨询。孩子的父母心急如焚,说:“孩子已经连续一两周没睡好了,我们真的特别担心,他中考考得好不好,我都不关心了,我只想让孩子别这么紧张,别把他的身体给拖垮了。”孩子的情况确实很不好,憔悴极了,眼底的黑眼圈非常严重。看到这样的场景,我真的特别心疼,心疼家长的不容易,也心疼孩子的辛苦。一开始我觉得是孩子的压力水平过高,我们就一直在探讨如何帮他缓解不良情绪,但是后来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时我们的初中升学考试还是等级制。这个孩子的成绩在6A和5A1B上徘徊,他非常担心在中考的时候拿不到6A,考不上心仪的高中。我问他:“如果你状态特别好,吃得好睡得好,考试时的状态也很好,但是中考时只考了5A1B,你觉得别人会怎么评价你?”孩子说,“他们肯定会觉得我弱爆了。”“弱爆了”三个字让我记忆非常深刻,那一瞬间我感觉到孩子的无助和焦躁不安。

         我继续往下问,“为什么你觉得别人会这么看你?”孩子说:“他们看到我状态这么好,但是考得不好,那说明我是实力不行。但如果我吃不好、睡不好,在这样的状态下,考试成绩没考好,人家会觉得我是状态不好导致的。”说到这里,我心里大概有了数。我又接着问:“如果中考失利,进入到高中以后你会怎么做?”他说:“我肯定会好好努力,因为我的实力不是如此,我只不过是这次没考好,是我的状态影响了我。”这个案例是非常典型的逃避行为。孩子因为考前压力过大,在潜意识里逃避考试,他的状态不自觉就会差一些。

当孩子错误的对考试成功和失败归因时,很大程度上会提高他们的压力水平,进而影响他们的状态。压力越大,考试结果越不理想,如此往复,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02孩子的考试压力从何而来?

        在探寻如何帮助孩子缓解考试压力时,我们先追本溯源,探寻孩子考试压力的成因。为什么现在中考前出现考试压力过大的孩子越来越多?

         当一场考试被赋予重要的意义,压力就随之产生。这就是造成孩子考试压力过大的外部因素。至于影响孩子考试压力水平的内部因素就更为复杂。孩子的学业水平、抗压能力都与之相关……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孩子的人际关系。

        我们学校连续几年都请了高校心理系的研究生来帮孩子做考前辅导。怕孩子们暴露太多隐私,在做开放式的辅导之前,我特意跟孩子们强调,只能咨询跟学习、考试压力相关的内容。我们发现一个非常出乎意料的事情——临考前,谈考试焦虑的孩子,十个里面不到两个,困扰80%的学生的问题都是人际关系问题。如果孩子跟父母、同伴、老师的关系好,这些好关系在不同程度上会给予孩子响应与支持,成为他不良情绪的释放出口。自然而然地,孩子的压力也会小很多。而那些人际关系欠佳的孩子,因为释放压力的出口少,压力水平也会高一些。所以,在讨论考试压力之前,更需要讨论的是孩子的人际关系问题。

         首先,我们来说说亲子关系。也许大家会觉得亲子关系或者家庭环境不好的孩子考试压力更大,其实相反,在我的案例中,我发现越是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孩子越想用好的成绩“回报”父母。期待越高,孩子的压力就越大。当然,有的父母能够很好地去向孩子澄清你的学习是为了自己,当孩子和父母在观念上达成一致,孩子的压力会减少很多。大部分家长在理智上是能够意识到孩子的成绩不是唯一,只要孩子开心健康就好。但是在现实当中,他会不自觉的陷入“我的孩子可以更好”的期待当中。于是,压力就在“不自觉”和“无意识”中被悄然转嫁到我们孩子身上。

        我在给孩子做个案咨询的时候经常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无助地对我说“其实我爸爸妈妈没给我压力,他们都觉得没有关系,但是他们越是这么说,我压力就越大”。父母真的没有给孩子压力吗?我想更多的情况是,我们的父母在言语上告诉孩子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他的肢体语言、他的行动都在暗示孩子——我希望你考得更好。这样的家庭氛围其实会让孩子的压力更大。

        再来说说同伴关系。越是接触到那些考前压力比较大的学生,我越深刻地认识到,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缓解他们的压力至关重要。为什么大部分性格内敛的孩子,考试压力水平会更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的同伴支持不够完善。如果孩子处在一个很好的交流的氛围当中,当他发现自己焦虑时,身边的人也在焦虑,他就会明白“噢,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孩子释放压力的重要途径。在与家人和同伴的交流互动中,孩子可以找到有效的情感出口,更好地应对焦虑和压力,将其恢复到正常水平。

03给孩子的考试压力“降降温”

        心理学上有一项对压力水平与考试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表明,过度压力会导致成绩下降,而完全没有压力也不利于表现。最好的状态是保持适度的压力水平,即有紧张的情绪,但不会影响行动。有压力,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关键是我们要将考试压力维持在适度的水平。那么,父母如何做,才能帮助考试压力过大的孩子浇点凉水,降降温?

         父母不焦虑,才能给孩子托底。这看起来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却正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把考试的意义一般化。跟几千名家长接触后,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不同职业家长的考试焦虑水平是不一样的。、一些自由职业,比如做生意的家长一般焦虑少,因为他们身边接触的人给他的认知是:幸福与否,和学习成绩并没有太大的关联。相对的,上班族家长,他们是比较焦虑的。因为他们接触到的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学习走出来的,他们认为读书是孩子获得幸福和美好未来的最佳途径,因此他们更关注孩子的成绩和考试。

        在孩子大考前,有些家长甚至比孩子的压力更大。他们觉得如果孩子考不上好的高中、考不上好的大学、得不到一份好的工作,仿佛孩子这辈子就没希望了一样。

        世界在变,时代也在变。随着人工智能的推广、普及和应用,我们越来越能意识到很多职业和岗位都是能够被替代的。我们无法判断未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但是相比于单纯培养一个学业优秀的孩子,让孩子健康、自信、自强、自立,给他更好的基础和底色,我想,这才是他这辈子是否幸福的关键。

        其次是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有的孩子在考试之前来找我,跟我倾诉说,“老师,我不想回家了,我觉得家里好压抑。”我问原因。孩子说,“我爸爸妈妈以前都是对我大声说话,现在却小心翼翼,我都看得出他们那份小心,这让我觉得难受极了。”越是临考前,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模式越不要有太大的变动。因为我们那些自认为好的行为、营造的跟以往不同的家庭氛围,实际上是在给孩子“加压”。

        最后,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考前,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吃饭睡觉问题。如果孩子的胃口、睡眠、情绪没有特别的变化,或者变化程度不大,只是稍微吃少一点,或者偶尔情绪状态不对,父母正常化处理即可。每个人都会有压力,想想你自己在有重大事项之前,是不是也会紧张,食欲不佳?但是当孩子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情况,比如一整晚翻来覆去睡不着、吃饭也吃不进,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及时干预,陪孩子一起寻求专业支持,做好心理调适。少一点期待,就多一分轻松,家长要意识到是孩子在考试,而不是你。所以我们不必急于给孩子提供帮助,当好“后勤员”,在他需要帮忙的时候搭把手就好。

       穿梭于不同的家庭、不同情况的孩子之间,我越发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对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当父母真正俯下身子,听听孩子在说什么,和孩子并肩站在一起,很多问题就不再成为问题。在高考刚刚结束,中考即将来临之际,我想用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梁晓声的话跟大家共勉:“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反正平安健康就好。

                         

                 

                                      四川省广元市宝轮中学初中部

                                          2024年6月6日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只是教育教研公益转载,非商业使用。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络,会立即删除,高度尊重作者的版权。

阅读 29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