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贡子月
数字融创工作室
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教学实践,并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环境、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课程、教学评价、教学成果等方面的辅助作用。南益小学围绕数字化校园发展主线,依托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为实施载体,逐步探索“高效课堂”到“智慧课堂”的教学新模式转变,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成功地推动了学校的教育理念的重塑,并助力了课堂教学的创新、调整、完善。
拓宽信息技术载体,丰富课堂教学素材
传统课堂教师主要通过使用教具和板书课件等方式来传递知识,如今已信息技术呈现的课堂情境代替了教师用语言描述的课堂情境,给学生带来了更好的学习体验。
美术老师执教的《茂密的花》一课中,吴老师在导入环节使用了AR技术带领学生走进了花的世界,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到了AR在自己课桌旁边生长出的花朵,他们发出惊叹的声音,让美术课堂更加生动。
语文司老师执教的《青山不老》一课中,巧用大数据和AI虚拟的展示的苏轼形象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信息化展开深入研究的兴趣。关注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提升的同时,关注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支持的素拓活动
我在一次学科主题作业中设计了使用像素画软件绘制像素画的活动。像素画的创作过程,既是一种技术的体现,又是一种艺术的展现。创作者需要运用专业的绘图软件,通过“点绘”的方式来调整每一个像素的位置和颜色,展现各种造型、轮廓和体感。这一过程需要极高的耐心和专注度,也是对创作者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极大考验。
魔方社团的老师们在1.0版本的电脑像素画的基础上,将魔方与电脑的像素画项融合,开发了2.0版本的魔方像素画。
信息技术支持的精细作业活动
使用钉钉“班级圈”创建话题,学生在相关话题中发帖并相互讨论,例如我校六年级语文学科老师在班级圈中结合语文课程开展“我最喜爱的竹节人”“喜气洋洋迎新年”“关注生态保护可爱的地球”“七律长征朗诵会”等话题讨论,学生在此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竹节人作品、家乡的春节习俗、对于生态环保的感受、自己的朗诵视频等等。在跨学科作业完成与展示中,学生培养高阶思维,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性发展。
关于教学评价活动
跨学科素养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而如何对学生的跨学科素养进行评价是当下教育评价领域的工作重点和难题。我们可以采用“项目测评”的概念,借助项目来评价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南益小学本学期举办的信息学科主题校本教研就是关于“评价”,教研成果包括各年级的评价方案与实施建议和测评情境。在此向大家展示其中的测评情境手册中的一部分。例如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线上研学、营养师考核大挑战、招募小小图书管理员等测评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高效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使用问卷星可以进行课前调查,投票、测验等;班级优化大师在希沃课件相联结,使用方便,在课堂教学现场实时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并有班级报表进行总结。对于大多数学校没有移动端设备,那么如何对课堂练习题目进行检测呢,plickers可以实现教师一手机,学生一卡片完成。在官网创建班级添加学生名字,下载打印卡片,每一张卡片都有一个数字,代表学生的编号。每张卡片都有ABCD四个选项,选择A,就把A朝上即可,每张卡片的图案不一样,不用担心抄袭。哪位学生答对、答错及正确率,老师手机对着全班学生扫描,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