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新浩特蒙古族幼儿园 中三班3月【班本故事】 —《探寻“风”趣》

创建于06-06 阅读21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如:

•玩风车时,鼓励幼儿猜测风车转动方向及速度快慢的原因和条件,并实际去验证,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

  • 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的问题与发现,一起想办法验证猜测和收集资料。

课程起源

   大自然风云变幻,充满的神奇、神秘的色彩。孩子们对于大自然的切都充满了好奇。就拿“风“这一现象来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会出现。不管是在室内或是户外,孩子们都能感受到“风”的存在。

   此时正值春天,正是孩子们感受风、探索风的好时节,而我们这里现在的天气,就好比三岁娃娃的脸,说哭就哭,说笑就笑,有时风吹叶落,凉爽舒适,有时热如六月。班级里,经常听到孩子们在议论:风把画纸吹得满地都是,一起床就有风,好冷,妈妈总是说不知道怎么穿衣服了。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

一、绘本介绍

    绘本《风喜欢和我玩》讲述了风和戈贝托是一对特别好的朋友。这本关于风的绘本故事,通过描述风和戈贝托的“游戏“过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自然现象“风“变得活灵活现,仿佛具有了生命。绘本以简单明了、生动形象的插图,配以富有童趣的文字,把幼儿带入一场与大自然的游戏中,使他们在游戏时激发对大自然最淳朴的热爱。

     通过阅读绘本,孩子们能了解到:风有大有小,有时会大得吹倒大树,有时会小得让人难以觉察;风有方向,不同的风向既能让风筝越飞越高,也能让风筝“垂头丧气“,而且风向是会变化的,有时会与我们前进的方向相同,有时会与我们前进的方向相反。除了对风的特性的认知,孩子们还能从绘本中了解到风的作用一将湿衣服吹干,推动帆船在海上航行,吹动风车转动,进而让风车发电等。

二、绘本蕴含的科学要素

1.风的特征

   该绘本借助于风和戈贝托玩气球,风吹动草场的门,以及风将戈贝托的衣服和围裙拧成麻花等画面,揭示了风力有大有小,借助于描绘风与戈贝托在草地上赛跑的情节,令读者感知到风速有快有慢;通过风帮助山上的大男孩放风筝、将堆起的树叶吹散等故事情节,展现出风是有方向的,并且风向会随时间和季节而变化……

2.风的作用

     绘本从风帮助戈贝托摘苹果、吹风车、推动帆船前进,以及风吹坏雨伞、推倒大树等情节中,展现出风的正面、负面作用,帮助幼儿了解风的利与弊,蕴含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3.观察、比较等科学探究方法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运用观察、比较、联系自然和实际生活等方式,了解风的方向以及风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能够发现风力的大小与所处位置之间的关系,运用记录、表达与交流等方式,对风的特性进行总结、概括和分享。


4. 热爱自然,拥有探究风的浓厚兴趣与好奇心

     伴随着戈贝托与风之间发生的故事,绘本巧妙地将风的大小、速度、方向等科学要素融入其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引发幼儿产生与风做朋友的强烈愿望,引导幼儿一步步揭示风的奥秘。

三、预设科学探究活动网络图

四、绘本阅读与材料科学探究活动

《我和风儿做朋友》

绘本阅读

预设目标

①理解故事内容,从多个角度初步了解风,感知风的主要特性。

②根据绘本内容和生活经验,想一想、说一说风在哪里及风的作用,完整清晰地描述自己想和风做什么游戏,萌发探究风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绘本《风喜欢和我玩》

预设活动思路与关键问题

①风在哪里。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寻找风在哪里,发现风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②风的特性和作用。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绘本画面,发现风是有大小、有方向的。

③联系生活,拓展经验。

活动过程与教师支持策略

1. 师幼共读

孩子们喜欢观察自然,喜欢探究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而风是他们在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的自然现象,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哪里可以发现风?”“风为什么时大时小?”“风有方向吗?”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探究愿望,教师和孩子们共同阅读绘本《风喜欢和我玩》,并根据绘本内容,交流自己对风的感受。


2. 交流分享

师幼共读绘本后,教师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进行交流和分享活动。

教师:“风在哪里呢?你是怎样发现风的?”

特努晗:“风在天空中,我走在路上时会有风吹我的脸。”

曲泽铭:“风在树上,会吹得树叶来回飘动。”

乌日乐:“我觉得风好像在教室里,天很热的时候,打开风扇就会有风,吹得人很凉快。”

教师:“原来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有风,小朋友们玩风车的时候也能发现风。那么,如果用你的玩具来发现风,你会带什么玩具和风一起玩呢?”

经过师幼共同讨论和交流,大家决定从家里收集能找到风并能和风玩游戏的材料和物品,然后将其带到幼儿园,一起去寻找风、探究风的不同特性。

教师支持策略

1. 围绕绘本中关于风的有趣故事,引发幼儿展开对风的特性和作用的讨论风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自然现象,但是,风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很容易让幼儿忽略它的存在。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围绕“风把气球带到了半空中,又吹到了树的最高处”“风将雨伞吹坏”“风带着风筝飞上天”“风吹树叶到处跑”等关键内容,引发幼儿观察和讨论绘本中呈现出来的风的特性和作用,激发幼儿对风的探究兴趣。


2. 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发散思维,将在绘本中观察到的风的特性与生活建立联系教师借助于绘本中风和雨伞、风车、小船发生的故事,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并将其延伸到生活中,进一步深化幼儿对风的特性的了解,感知风带给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将绘本中呈现出的风的特性、作用与幼儿的生活建立联系,逐步推动幼儿从绘本描绘的风的世界走向广阔的生活,为后续幼儿开展对风的主动探究和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风之探秘

预设目标

①在看一看、找一找、玩一玩中,感知风的大小、方向及顺风、逆风等现象。

②探索塑料袋、风筝、报纸等物品随风变化的现象,萌发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①风车、风筝、泡泡机、彩色纸、纸巾、塑料袋、报纸等材料。

②绘本《风到哪里去了》《阿嚏,大熊,阿嚏!》。

预设活动思路与关键问题

①教师与幼儿一起到户外寻找风、感受风。

a. 你在哪里找到了风?你是怎样发现它的?

b.在不同的地点,你感受到的风有什么不同?

c.连续几天的风的大小是一样的吗?

d.怎样可以判断风的方向?


②运用塑料袋、风筝等材料,探索物体和风之间的关系。

a.在快速奔跑和慢速奔跑时,你感觉到的风一样吗?

b. 什么样的风能帮助风筝飞起来?


③进行报纸游戏,发现报纸与风之间的联系。

怎样可以借助于风的力量,把报纸固定在胸前、手掌前?


活动过程与教师支持策略


1. 风在哪里

(1)寻找风的踪迹

教师与幼儿准备了各种材料和物品——风车、风筝、泡泡机、彩色纸……大家决定一起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寻找风。刚走出活动室,孩子们就四处寻找风的踪迹。


孩子们观察着树木、花丛、飘动的国旗等身边的事物,发现了风的踪影,知道了风无处不在。恩和金高高举起自己的纸风车,手中的风车转动了起来。艾敏娜用自己的泡泡棒吹出了很多泡泡,泡泡随着风飞来飞去。

幼儿绘画风在哪里

风的种类

   大风、小风、龙卷风

(2)风有大小

孩子们继续用各种材料和物品,在幼儿园的各个地方观察风吹动它们的样子,感受着不同地点的风的变化。


孩子们在亲自实践中得出了一个结论:空旷的地方、地势较高的地方的风比较大,封闭的地方、有遮挡物的地方的风比较小。


孩子们又往空旷的操场跑去,当他们跑到操场地的中间时,付浩源对陈佳琪说:“快看,我手里的风筝飞起来了,这里的风变大了。因为周围没有东西能遮挡风,所以风很大。”

在亲身体验和交流讨论之后,孩子们了解到:在有遮挡物的地方,风会较小;在空旷的地方,风会比有建筑物遮挡的地方大;当两边是高楼,我们站在中间狭窄的过道时,风会变得更大。

风的作用

(3)风力变化

“那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每天风力的大小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思考和讨论。

恩和金:“我们可以找一个比较轻的布条,把它系在树上,看看布条飘动的样子,从而判断风力的大小。”

教师:“我们需要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来观察布条?又该怎样记录我们的观察结果?”

车辰诺木:“我们可以每天观察三次,早、午、晚饭后各观察一次,把布条的变化画下来。”

经过讨论后,大家决定选择简单、轻便且容易观察的布条,把它系在游戏场地中间的围栏上(见图3)。

孩子们在每天早、午、晚三个时间段,都去观察布条被风吹动的样子,并用符号记录布条的变化。在周五的下午,孩子们分享了一周记录表。

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大家得出了结论:一周中每一天的风力大小是不一样的,甚至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风力也会有大小的变化。

(4)风的方向

艾敏娜:分享了她吹泡泡时获得的判断风向的经验:“在吹泡泡时,如果泡泡飘到脸上,说明风从我们的前方吹来。”

教师:“不借助于材料和物品,可以怎样判断风的方向呢?”

艾敏娜:“可以通过身体的感觉来判断风的方向,风吹在脸上、背上或身体侧面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5)记录风的方向

第二天,孩子们再次来到户外。车辰诺木发现场地旁大树的树枝被风吹得倾斜了:“你们看,风把树枝都吹歪了,那就说明风一定是从对面吹过来的。”


曲泽铭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巾,高举起来,纸巾被风吹得飘向曲泽铭。

在观察记录中,孩子们发现了判断风向的方法,知道了风的方向总会和物体飘动的方向相反,而且风向有可能改变。

付浩源:“那么风最后会吹到哪里呢?”付浩源的问题引发了伙伴们的思考,大家都不知道风到底吹向了哪里。

教师找到了绘本《风到哪里去了》和幼儿一起阅读。在阅读中,孩子们了解到:风可能一直存在,它吹到这里来,又吹到其他的地方去。

教师支持策略


1. 细致观察,适时运用关键性探究点,支持幼儿深入思考

在寻找风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自己的头发、衣服以及吹出的泡泡、风吹小纸片的样子,发现了风的踪迹。教师及时捕捉关键性探究点:“风是否有大小,不同地点的风一样大吗?”在幼儿对不同地点的风有了直接感知和体验后,教师又提出新问题:“每天的风力是一样的吗?”教师引导幼儿对持续几天以及同一天中不同时段的风展开深入探索,支持幼儿通过分享交流、记录表征等多种方式,探究不同时段的风的特点。


2. 时刻以幼儿为主体,赋予幼儿充足、自由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在探究风力和风向的过程中,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愿望越来越浓厚,探究地点不断变换,探究时间也随之不断拉长,教师始终做好支持者、协助者、引领者的角色,赋予幼儿充足、自由的探索时间和空间,支持、推动幼儿的想法和行动得以实施,让幼儿在自主尝试、充分体验、深入思考中最大化地实现自主学习和发展。

2. 多变的风

(1)身体速度和风

在前期活动中,孩子们运用不同的材料探究风的大小、方向等特性,意犹未尽的他们又从家里带来了一些新材料。早上斯琴陶丽向大家展示自己手中的塑料袋,并兴奋地向大家介绍她发现的新游戏——袋子捉风。在户外活动时间,几个小伙伴迫不及待地想要试一试(见图7)。

通过亲身实践,孩子们发现了奔跑速度和风力大小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家都为新发现感到兴奋。


(2)顺风和逆风

幼儿各自拿出自己做的的小风筝。他松开线轮,把风筝线送出一段距离,然后手持线轮,拽着风筝快速奔跑。可是,风筝摇摇晃晃,落到了特努晗的身后。一阵大风吹过来,风筝竟然被风吹到特努晗前面了,比特努晗“跑得还快”。


教师:“是什么原因导致风筝飞不起来呢?是风不够大,还是方向不对?”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决定试验一下。付浩源找到一片树叶,把它放在地上,树叶随着风飞走了(飞向朝南的方向)。

恩和吉雅:“风是从这边(手指向北方)吹过来的。”


特努晗先后顺着风的方向、逆着风的方向奔跑,最终发现,当逆着风的方向奔跑时,风筝在身后晃晃悠悠,开始慢慢升高。特努晗小心翼翼、一点点地放开线轮上的线,轻轻拉着风筝线。随着线放得越来越长,风筝也逐渐越飞越高。

通过讨论、合作和实践,孩子们掌握了放风筝的重要技巧——逆风放飞。


(3)四季的风

看着天空中自在飘舞的小风筝,恩和吉雅开心地分享着自己的见闻:“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广场的风筝,我们在广场看到了很多漂亮的风筝。”

教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放风筝吗?”

恩和吉雅:“在春天的时候,我记得那时天气很好,很暖和。”

教师:风筝在全世界非常有名,你们知道为什么风筝要在春天放吗?”

曲泽铭:“春天风大,风要足够大,风筝才能飞起来。”

教师:“在一年四季中,其他季节的风是什么样子的?”

车辰诺木:“夏天的风很热,冬天的风很冷。”


关于不同季节的风各有什么特点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对四季的风的兴趣,教师找来了绘本《阿嚏,大熊,阿嚏!》和大家分享。

3. 巧借风力

(1)让风来帮忙

在不知不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变成了孩子们亲密的“好伙伴”。他们在风的探秘过程中,时不时会冒出一些有趣的想法。在这一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曲泽铭拿着教室里的旧报纸,来到了户外活动场地。他将报纸放在胸前,快速地跑了起来,边跑边说:“快看,我是披着铠甲的葫芦兄弟!”


乌日乐看见了,学着曲泽铭的样子,将报纸贴在胸前,并跑了起来。可是他没跑多远,报纸就掉下来了。曲泽铭对乌日乐说:“你跑得太慢了,你要快跑。快跑时风比较大,报纸被风顶在胸前,就不容易掉下来了。”


乌日乐听了曲泽铭的建议,重新调整了自己胸前的报纸,快速地跑了起来。这一次,报纸稳稳地贴在他的身上,没有掉下来。


就这样,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开始了扮演“葫芦兄弟”的游戏,看谁不仅跑得快,而且报纸能稳稳地贴在胸前不掉下来。这一次,大家都掌握了让风“贴住报纸”的秘诀——快速奔跑。果然,大家都成功地让报纸贴在了自己的身上。

胡日亚其想挑战一下新动作,他把报纸贴在胸前,快速转圈跑。动作变难了,但报纸稳稳地贴在星宇的胸前,一点都没有掉落。朝格金也想跟着胡日亚其学,但报纸总是在他转弯的时候掉下来。


胡日亚其告诉朝格金:“转弯时身体方向变了,风吹动的方向也会变,一不小心报纸就会被吹下来。所以,转弯时要加速跑,这样报纸就掉不下来了。”

付浩源:“快点转弯的话,报纸就不会掉下来了。”


在两个同伴的建议下,朝格金再次进行尝试。他在转弯的时候既增加了速度,又快速地完成了转弯的动作。这一次,报纸果然没有掉下来。

(2)听话的风

如果报纸被贴在胸前,那么它在幼儿快速跑时不会掉下来。如果将报纸贴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呢?怎样做才能让报纸不掉下来?有的孩子把报纸贴在自己的胳膊上,有的孩子把报纸放在自己的腿上、后背上,用各种方式探索着、体验着、尝试着。伊吉利把报纸平铺在手掌上,慢慢向前走。他试着平稳地托住报纸,可是一阵风吹过来,他手中的报纸立刻被风吹到了地上,尝试几次后还是行不通。曲泽铭见状,也把一份报纸放在手掌上。他和伊吉利不同的是,在刚一开始奔跑时,他就迅速地把手掌立起来,让报纸迎风贴在自己的手掌上,并加速向前奔跑。

(3)我会利用风

有了让风帮助报纸贴在胸前和手上的经验,孩子们利用风开始了更富有挑战性的报纸接力活动。他们自行分为两组,想看看哪一组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规定距离内顶报纸接力折返跑,并且在跑的过程中不将报纸掉在地上。

孩子们围绕风和报纸开展了深入的探究,获得了许多关于风的新经验,也在不断生发新的话题……



教师支持策略


1. 兴趣先导,以简易的材料支架幼儿的自主探究

随着游戏的深入推进,幼儿对风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厚。在深入了解风的大小、方向等特性后,个别幼儿从家里带来随手可及、简便易用的新材料——塑料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教师及时捕捉到幼儿对新材料的兴趣以及可能产生的与风相关的经验生长点,为全班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塑料袋,以支持他们开展新探究——袋子捉风。


2. 支持同伴互助,在交流中共享经验

在顶报纸接力折返跑的过程中,伊吉利出现了报纸掉落的问题。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的差异,提出了“为什么伊吉利的报纸会掉到地上呢?乌日乐、付浩源和曲泽铭,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要和伊吉利分享?”的问题,引导挑战成功的幼儿梳理顶报纸接力折返跑的动作要领——“在掉头时应该加一点速”,从而帮助伊吉利顺利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科学探究活动反思

1. 追随幼儿兴趣展开的活动脉络

在预设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遵循探究活动生发的脉络,形成了最终的八个活动。其中,“风之探秘”次主题下涵盖了预设活动“风在哪里”等内容,同时增加了“多变的风”的内容;“风之探趣”次主题下的活动由“玩中‘生’风”代替了预设活动中的“听指挥的风”,最终形成的科学探究活动脉络如图所示。


2. 幼儿获得的科学领域关键经验

(1)了解如何发现风,加深了对风的大小、方向等特性的认知。

(2)运用多种材料、方法,提高了如何记录风、怎样制造风的能力。

(3)增强了对自然界中的风的探究兴趣,感受到生活中常见物品在探究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 绘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1)基于对绘本《风喜欢和我玩》的深入阅读,激发了幼儿对风的探究兴趣。

绘本《风喜欢和我玩》看似画面简单,实则蕴含了与风有关的诸多科学要素和探究价值。绘本以简洁洗练的画风、简短的故事情节,将风的大小、方向、作用等科学要素蕴含其中,极大地调动幼儿产生走近风、探究风、与风做游戏的愿望,成为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催化剂”。


(2)投放与风有关的辅助绘本,丰富了幼儿对风的认识。

阅读绘本《风到哪里去了》,有助于幼儿了解风将吹向何处、风会不会消失等问题。针对绘本《阿嚏,大熊,阿嚏!》的阅读,引发幼儿了解秋天的风的特点,知道秋天的风是凉凉的,会吹得大熊打喷嚏,而且秋天的风会越来越大,会把树叶和果实吹落。与此同时,这些辅助绘本激发了幼儿对一年四季的风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如下表所示:


家园共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两者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元化、丰富的学习资源,推动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让家长与孩子拍一拍在家中的风。

   古诗《风》

小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感受到了风带给四季不同的美丽风景。优美的诗词,既丰富了幼儿的语言,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又激发了幼儿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4. 活动后的教师反思

(1)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感知和体验,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完成新经验的建构,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具有“以幼儿为活动主体”的意识。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经历了“发现风”的喜悦、“与风游戏”的欢快、“制造风”的挫折,开展了成功控制风的方向和力度,从而推动不规则物体沿直线前行、过独木桥等高难度的活动,获得了深入思考、主动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


(2)关注幼儿需要,捕捉兴趣点,深入挖掘科学领域探究活动的价值。

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产生了很多蕴含课程价值的科学探究兴趣点,例如:怎样比较不同地点的风力大小,如何判断风向,顺风和逆风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身体的奔跑速度与风力大小有什么关系等。针对这些探究兴趣点的观察、体验和发现,能够推动幼儿对风这一自然现象进行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3)充分利用同伴资源,引导幼儿在互助、合作、分享、交流中获取科学经验同伴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合作学习是幼儿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

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同伴资源,支持和鼓励幼儿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幼儿在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分享互动中发现、总结活动经验,拓展和提升科学认知,增进社会性发展,实现群体学习、合作共进的发展目标

阅读 2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