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具制作

——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演示


复兴地理教研
创建于06-06
阅读 105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制作目的: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运动》一节中的教学重点内容,且内容比较抽象,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以往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懂、难做题。22版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提示”中指出,本主题教学中要注重使用直观教具和其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状态和运动规律。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科学实证的理性思维,以及对身边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解释能力。

      为此,自制了昼夜半球的模型来演示太阳直射点移动和昼夜长短变化。让抽象的地理知识更加直观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二、 前期准备:

卡纸(白色、黑色、黄色)、美工刀、尺子、量角器、圆规、软铁丝、固体胶

三、 制作步骤:

  1. 制作镂空外壳;先用尺子和圆规在白卡纸上画出经纬网,接着用美工刀挖掉不要的部分做出镂空效果,注意保留经线和纬线,同时用记号笔标记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度数。

2.制作昼夜半球;用黑色和黄色卡纸分别裁剪出两个半圆(黑色代表夜半球,黄色代表昼半球,注意圆的半径要比外壳半径略长),将两个半圆圆心对齐粘贴在一起。

3.制作太阳光线;剪一条红色卡纸模拟太阳光线,粘在昼半球背面的赤道处即可。

四、 使用方法:

将教具摆放至桌面上(北极向上),红色卡纸条模拟太阳光线,用手指拨动纸条,从赤道向上拨动模拟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过程,观察此时南北半球的昼夜变化情况,观察到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不断变长;从赤道向下拨动模拟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过程,观察此时南北半球的昼夜变化情况,观察到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不断变长。

00:17

五、教学效果:

       昼夜半球的模型可以把课本上知识点变为具体的实物,演示活动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昼夜长短变化的动态过程,大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快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图文资料:复兴区第三中学   贺彩星

审核:复兴区教研室  王瑞波

阅读 10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