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一场音乐教育的盛会在玉溪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拉开帷幕。云南省顾华音乐名师工作室联手春城计划名师工作室在此精心举办了“音”你而美 为“乐”而歌——新课标背景下同课异构听评课交流活动。省级名师顾华及其团队、附小校长杨琼英、市教体局艺体教研员冯婷、市音乐教研员万艳芳出席活动,名师工作室团队、红塔区各校音乐教师、师院附小大部分老师共计80多人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玉溪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校长杨琼英发表致辞,向远道而来的顾华名师工作室成员及所有参会教师表示热烈欢迎,杨校长说: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心灵的迸发、思想的共鸣,是感情的纽带和桥梁,希望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架起昆玉学校一体化桥梁,让省内音乐老师们共同研讨共享成长。
在此次教研活动中,采取了“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教学。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张薇老师和玉溪师院附小的普海玲老师共同执教了三年级下册的音乐课《我是小音乐家》。
课堂展示
张薇老师以“这位音乐家来自哪里,他们带来了哪些乐器?”为引导性问题引入课程,让学生在初步体验音乐后,通过观看和聆听吉他、小提琴、圆号等乐器的演奏视频,直观地理解各乐器的音色和演奏姿势。她将知识点从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逐步增强了学生对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元素的感知和表现力。
普海玲老师以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为引子,再现了玉溪师生合唱团在聂耳大剧院的合唱音乐会盛况,展现玉溪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从而引入新课。在新歌教学中,她让学生从唱乐谱、分乐句开始,逐步过渡到用中国民族乐器创作歌词,以及用奥尔夫乐器为歌曲编伴奏,实现了从学习到应用,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的最后,普老师提醒学生,每个人的嗓子都是独特的乐器,只要善于运用,每个人都能成为小音乐家,这一观点突出了课程重点,提升了主题,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音乐素养。
研讨交流环节
在研讨交流环节,评课老师指出:普海玲老师的课程设计紧密围绕艺术核心素养中的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用歌声表达情感,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音乐审美价值观,还让他们在感受美、体验美的同时,能够创造美。
评课老师对张薇老师的教学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张老师结合聆听与感受歌曲的过程,巧妙地在歌曲的衬词部分加入了声势律动,通过师生合作,运用恒拍律动来突破旋律演唱的难点。她采用了师生接龙演唱、自主学唱等多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欢乐的氛围充满了课堂。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在歌曲教学中大胆进行了二声部的创编,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结
此次音乐教研活动,成功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参与的教师提供了一个既深入又广泛的学习交流平台。更重要的是,这种“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以及对音乐艺术表现力培养的强调,无疑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合影留念
图片:赖军乾、朱兴鹏、普海玲
文字编辑:朱兴鹏
初审:金芬
复审:孙文娇
终审:杨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