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警惕非法集资骗局

中华保险博州分公司理赔服务中心
创建于06-06
阅读 36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日常生活中,不法分子时常瞄准老年人缺乏网络知识、辨别能力不强的特点,编造了不少养老骗局,导致老年人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一夜之间所剩无几。

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增强“防范养老诈骗、警惕非法集资、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呢?今天中华财险博州分公司就带您扒一扒常见的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骗局。

案例简介:

2023年5月,消费者李女士到保险公司为自己多年前投保的一份养老型保险办理退保手续,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发现这份保险仅剩两个月就到养老金的领取期,退保太可惜了便询问吴女士退保原因。吴女士称经熟人介绍要办理一个养老机构发行的“旅游养老卡”,需要储值10万元,五年后全额返还,还可以直接入住该养老机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沟通过程中发现吴女士对该机构并不了解,便好心劝说吴女士与其家人沟通后再做决定,这时吴女士也觉得自己过于冲动,决定回家和家人再商量下。最后在家人劝阻下,吴女士经多方了解,发现自己遇到的是不法分子设计的非法集资骗局,未造成自己资金损失。

案例分析:

民政部发布的《关于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中指出,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一是假借养老服务机构之名非法集资;二是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非法集资;三是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非法集资;四是以销售“老年产品”为名非法集资;五是以享受“旅居养老”为名非法集资。

本案中的非法集资行为存在高额利息无法兑现、资金安全无法保障、养老服务需求无法满足等风险。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辨识能力不高,以“旅游”、“养老”等贴合老年人需求的项目,用“物美价廉”作为宣传口号,骗取老年人充值。像客户李女士这样的老人,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对当今五花八门的骗局缺少辨别能力,很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所幸在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吴女士家人的劝阻下,吴女士保住了自己的血汗钱。

回顾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不法分子将“非法集资”包装成高收益理财,用其高额回报为诱饵,诱导客户进行非法投资。“非法集资”不仅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保障,还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甚至还可能涉及参与非法行为构成欺诈犯罪。

消费风险提示:

中华财险博州分公司提醒广大消费者: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往往意味着高风险。不法分子通常用高额利息作为诱饵,背后的目的实际上是骗取消费者的本金。因此在投资理财时请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要做到不轻信、不盲从,谨慎方法非法集资风险。

中华财险博州分公司宣

阅读 3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