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绘本故事推荐】——《粽子里的故事》
小朋友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原本是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沿海一带先民的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由来
绘本简介
《粽子里的故事》讲述了老奶奶将故事包进粽子,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找到一个小姑娘来吃粽子、讲故事的过程。通过故事的阅读,引导孩子们从粽子里发现故事,从故事中获得乐趣,提升幼儿听的能力激发幼儿愿意听、愿意说的愿望。
在树林里,有一间小屋,小屋里住着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看见过许多事情,所以心里有了许多故事。
于是,老奶奶就来到河边采了青青的叶子回到家又把米洗干净,老奶奶用青青的叶子白白的米包粽子,老奶奶把好听的故事包在了里面。
每包一个粽子,都要在里头讲一个故事,她心想,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
老奶奶包好了粽子,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了,它们都想吃粽子、讲故事。
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吱吱吱......”小松鼠讲不出故事。
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小狐狸讲不出故事。
小白兔蹦蹦跳跳地也跑来吃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小白兔吃了奶奶的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讲不出故事。
大家吃了老奶奶的粽子不会讲故事,真急人。
嗯,怎么办呢?还得找个会说话的小朋友。
这时,一个小姑娘来到了森林里采蘑菇!
蘑菇之路一直通往老奶奶家,小姑娘装满了篮子就回家去了。
过来几天,小姑娘又来了,啊,这么多蘑菇呀!
采着,采着她来到了森林小屋前。老奶奶在门口笑眯眯地朝她招手,好像在说“来吧来吧,请你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心里有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哈,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小姑娘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老奶奶一边听一边点头,小动物们个个听得着了迷。
小姑娘觉得这还不够,她要把一肚子故事带到幼儿园,说给更多的小朋友听。
于是,小姑娘告别了大家,她拎了满满一篮子的蘑菇,还带了满满一肚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