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感自然节律而成,蕴人文精神而丰”,而“教育宜在幼时,先入为主,终身不移”。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融合既能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又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2024年6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霍力岩教授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路径》从以下三方面做了详细讲座:1.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3.适宜幼儿教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体系为我们以后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课程指明了方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到自豪。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上海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专家指出,在幼儿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旨在教会孩子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在“童蒙养正”的幼儿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能提升幼儿的文明修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使其对民族文化产生亲切感,形成归属感,让幼儿确立“我是中国人”的观念,为培养“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
6月5日下午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幼管理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孟瑾围以《每一朵花蕾都美丽绽放》为主题,阐明了儿童是拥有与成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利,拥有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身心稚嫩,需要成人的呵护;他们有着独特的生长规律和学习方式;他们是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个体。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要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爱是尊重的基础,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离开了爱教育手段和技巧都是苍白无力的。
老师们通过一天的培训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教学经验做了以下总结:
我们将本着尊重儿童、相信儿童、满足儿童为基本准则,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与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幼儿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开展传统文化活动,能让幼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幼儿心中,使幼儿萌发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课程指明了方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体系为我们以后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课程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