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作为幼儿的老师和家长,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提前做好工作,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家长到底应该有怎样的心态呢?
首先,要非常明确上小学的是孩子,不是家长。所以,家长在做心理调试时,不能过于执着自己的主角地位,要很清楚上小学的是孩子,家长不能越俎代庖,恨不得每件事都替孩子做,清楚主角和配角的关系非常重要。但是,并不意味着上小学之后的所有事情都是孩子的事情,其实早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就要把配角当好,帮主角做辅助性的工作,帮助他、引导他。当然了,家长完全退到局外也是不可取的。
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一、做好心理准备
首先,要帮助孩子在心理上做好上小学的准备。见过很多不同版本的家长,他们是这样对孩子说的,“你没有几天好日子过了,因为你快要上小学了,没法像在幼儿园一样,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小学老师管得可严了!”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些家长说得更严重,说小学老师怎么怎么厉害啊,到时候你怎么没好日子过啊,等等。家长可能只是用开玩笑的语气跟孩子说,但其实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当你自己或者亲戚朋友中,有人用类似玩笑的语言跟孩子谈这个话题的时候,请你自己立刻停止或者特别的警觉。这个话题有点类似于“生二胎”,经常有人会跟家里的老大开玩笑,“等你弟弟或妹妹出生以后,你妈就不要你了”等等。其实孩子是不懂区分玩笑和真话的,大人说的话他们都会很相信。
也确确实实看到很多孩子是带着不同的心理状态来上小学的,这些不同的心理状态,对他们的小学生活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简单地说,如果孩子对上小学是充满期待,充满希望,带着一种欣喜和兴奋进入小学,那么他对小学的一切事物都会怀有美好的感觉。这样的孩子实力一般比较强。相反,如果在孩子没有上小学之前,就受到“恐吓”“威胁”或者“欺骗”,他的状态就会不一样,他的心情会很复杂,当看到很多他无法掌控的东西,他就会呈现出一种恐慌、退缩的状态。孩子对于未知的事物是没有任何评判能力的,在他们没有评判之前,没有感知之前,我们不能用玩笑来定性,会误导孩子小学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地方,是一个不可以在里面获得快乐的地方,是一个充满着各种危险、无聊、惩罚的地方。如果带着这样的心态来到小学,他们便不能够接受小学里的一切。我们错误地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收收心,让他重视,其实不然。因为孩子有了这样的心理,就很难再扭转。这就是这个年龄的孩子的特点,他们没有办法用自我意识去判断,他们总是通过成人的判断代替自己的判断。
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在孩子做好心理准备的同时,家长就可以着手对孩子的各类习惯以及知识做一些相应的准备。
首先是习惯的养成。其实习惯的养成只能由父母来做,因为学校、班级都没有办法介入孩子的生活,而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息息相通的。为了适应小学生活,可能要尽早地让孩子学会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因为作息时间也成为很多孩子不能适应小学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晚上大约在八点半或九点以前,一定要上床睡觉。早晨根据上学路程的远近,选择合适的时间起床。起床的时间,起床的方法,是父母来叫醒还是闹钟闹醒,要跟孩子商量好,寻找最合适的方式。因为在幼儿园阶段,上学时间比较迟,一般八点到八点半之间入园。而小学相对比较早,如果住得离学校远,可能起床时间会更早,对孩子来说会是一个挑战。一年级很多班主任反映,有不少孩子上一年级几个月了,还是不能按时到校。家长也抱着孩子小的心态,一再地容忍,经常替孩子在老师面前打圆场,甚至撒谎说孩子生病了。其实这样的方式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是非常不利的,与其到了小学之后孩子不能适应,现在就应该着手进行训练。
三、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这就应从小事做起。例如:教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与小朋友抢玩具,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四、培养自理能力
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同时,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所谓的自理能力,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料理好。比如,穿衣穿袜穿鞋,整理自己的床铺,小书桌,包括整理书包、文具盒。类似这样的自理能力,家长要非常有耐心的一点一点地引导孩子做。因为这些事情如果现在不做,到了一二年级,有些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别人的差距会非常大。而家长也觉得不能接受,所以经常能听到家长批评指责自己的孩子,“哎呀!这么大的孩子还这么乱糟糟的!”却忘记了在孩子该学习的时候,他并没有耐心地教。
家长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时候,也不要过于担心。孩子第一次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一定很乱,一定不好看。我们要接受,总要从不好看到好看,从不整洁到整洁,如果从来不让他试,孩子就永远没有这样的能力。
五、培养阅读习惯
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和不爱阅读的孩子,在低年段就会出现很大差别。到了高年级甚至初中高中以后,差别就更大了。这个差别不仅仅表现在知识和能力上,更有学习心态甚至人生品味、价值理想方面的差别。
很多家长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还是很重视的,现在很多幼儿园也都能带着孩子进行早期的阅读,比如读绘本,一些好的连环画等等。我建议家长在这样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亲子阅读。每天晚上坚持为孩子读一到两个故事,每天坚持半个小时左右,这样的阅读不仅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能让他积累大量优美的语言。因为阅读可以让我们跨越时空,平时可能没有太多机会去看大海,去看森林,去看高山,但是书本中有这些景物、事物,读书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对他们的智力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对于孩子未来的语文学习,也能做好语言积累的准备。
以上内容,是从家长的心理调适以及家长如何成为配角去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谈到的关于在心理上、习惯上和知识上的准备和建议。
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陌生,有着许许多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学,面对小学老师和哥哥姐姐,解除心中的疑惑,了解小学的特点。
因此,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点及需求点入手,这次与小学的相遇,一方面要带领幼儿发现幼儿园与小学的“一样”和“不一样”,做好上小学的身心准备;另一方面,在尝试学做一名小学生的过程中,了解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缓解改变环境后的紧张情绪,最终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和期盼,自信、从容地面对新生活。
总之,家长要和老师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报名享优惠 欢迎扫码咨询
报名热线:029-36223318
园所地址:泾阳县泾干街办祥安雅居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