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 · 课程|溯传统文化 颂端午情怀——杏花岭区外国语小学端午节课程

 端午节 

      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爱传统、爱劳动”的精神,增强和融娃的爱国主义情怀,我校以“溯传统文化,颂端午情怀”为主题开展端午节德育课程,带领和融娃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日的特色。

节日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节日含义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节日习俗

1.端午食粽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

2.赛龙舟

      赛龙舟一直是端午期间最盛大的活动,披红挂绿、百龙汇集、村村欢笑的龙舟“趁景”和“探亲”,锣鼓喧天、争先恐后、万人争睹的“斗标”,以及一开数百围的“龙舟饭”,都是不折不扣的民间狂欢。

3.挂艾叶菖蒲

      挂艾叶菖蒲是中国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叶成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有驱魔怯鬼之神效。

4.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节日文化

1.端午诗歌

          和端午


【作者】张耒 【朝代】宋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和端午》:是北宋诗人张耒的七言绝句。作者从端午竞渡纪念屈原的千载冤魂说起,虽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的屈原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浣溪沙·端午


【作者】苏轼 【朝代】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浣溪沙·端午》: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2.端午音乐

      离骚,中国古琴名曲,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同名抒情长诗《离骚》而作。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原曲为九段,后人衍为十八段。此曲抒发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惨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以及思乡爱国的崇高感情。

3.端午书画

《端午图》清-罗聘 

《端阳佳品》清-吴昌硕

《端午图》清-任伯年

《午端图》清-郎世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族精神,历久弥新。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节日的气氛中,和融娃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中华儿女,和融娃要继续传承发展民族节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向世界奉献我们优秀的节日文化遗产。

      佳节已至,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繁荣富强!

美篇:李桐莘

审核:安秀梅 梁红霞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