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展新姿,教研助成长——一年级语文组公开课活动

用户18950460
创建于06-05
阅读 62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绿树成荫,花儿芬芳,转眼间就来到了“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的夏季,时间在不停地前行,我们的教研之路也依然在继续!

       六月五日,夏意渐浓,时光清浅,掬一捧清凉,怀一腔热情,赴一场美妙的教研之旅。

       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听取老师的讲解,笔耕不辍,记录着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免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可以把文本故事像连环画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词句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等动词说话。在本文的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了解“又___又__ ”的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作出简单的推断。

     安静的课堂,认真地思考,此时无声胜有声。

认真读书的样子很棒!

       课程中,宫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流畅精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魅力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宫老师抓住故事特点,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和精美的课件的展示,把学生愉快的带入故事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积极地融入文章中,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说、演。体现了低段语文教学声情并茂的特点。

       课堂中能够充分运用智慧黑板激发孩子们的课堂兴趣,层层递进为孩子们搭支架,让孩子们看图学文有抓手。

      由扶到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文前四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在教学中,重点指导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由指导到扶再到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宫老师抓住故事特点,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和精美的课件的展示,把学生愉快的带入故事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积极地融入文章中,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说、演。体现了低段语文教学声情并茂的特点。

       宫老师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创生出一节优秀的课。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确受益了!

       宫老师别出心裁,上出新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学生能大胆的表达自己,激发学生的思维。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掰、扛、摘、捧、抱、扔、追等表示相近动作动作词,其细微的区别,孩子们很难掌握。宫老师根据孩子们的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将动词集中呈现,在表演时再通过以动作示词义,最后再适时提出质疑:“为什么桃子不能用扛呢?”“玉米不能用摘?”等问题。孩子们通过他们自己的讨论,自己得出了答案,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学以致用,宫老师设计了随堂练习填动词,把本课出现的动词在其他段落中填空,巩固了恰当使用动词的方法,妙哉!!!

      精益求精,永无止境。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学习之旅永无终点。这次一年级语文组的听评课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将助力我们深入研究理论、落实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共同成长!

阅读 62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