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不断地升高,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了。一些夏季高发的传染病也随之而来了,在此,还是要给家长们提个醒。
夏季高发的传染病主要为:消化道传播的有: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呼吸道传播的有:猩红热(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接触性传播的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经蚊虫叮咬传播的有:乙脑、疟疾等。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5~7月为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和5岁以下儿童等为多发。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表现为嗜睡、呕吐症状,随发展进而可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与手足口相同的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早期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随后出现掌心、足底、臀部及膝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爆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以肠道传染为主,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学校、餐馆、托儿所、孤老院等人群密集处造成集体爆发。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呕吐,成人主要症状为腹泻,24小时内腹泻4~8次。
猩红热(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以发热、咽峡炎以及典型的皮疹、杨梅舌为主要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自限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1~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被腮腺炎病毒感染后,大约经过2~3周的潜伏期才出现不适症状。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腮腺肿胀大多于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腮腺肿大时体温升高多为中度发热,5天左右降至正常。病程10~14天。
水 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呼吸道⻜沫和接触传播。⽔痘病毒感染后,⼤约有 2 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出现有特征性的红⾊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疱,常伴有瘙痒。1—2 天后开始⼲枯结痂,持续⼀周左右痂⽪脱落。⽪疹躯⼲部最多,头⾯部次之,四肢较少,⼿掌、⾜底更少。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就是民间人们所说的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均有可能被传染。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特别是夏秋季(6~10月)高发。
临床表现为突发结膜充血,烧灼感、异物感、痒、分泌物多,一般视力不受影响,检查发现眼睑红肿,睑结膜充血、乳头滤泡增生,球结膜周边性充血,有时水肿及结膜下出血,结膜囊内有分泌物。
乙脑、登革热、疟疾
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等均是通过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当人体被携带乙脑病毒或登革热病毒等的蚊子叮咬后,可出现相应症状,乙型脑炎由于发病症状凶险且儿童为主,呈现持续性高热,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筋、脑膜刺激症状。
预防有办法
1.讲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饭前便后以及活动后要洗手,勤换衣,勤洗头,勤洗澡,勤晒衣被,不随地吐痰。
2.重锻炼
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注意气候变化,合理安排运动量。
3.常通风
学校、家庭必须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
4.生活规律
保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睡眠充分,注重衣食细节;防止病从口入,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腐败变质、变味的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避免误食苍蝇、蟑螂叮爬过的食物。
5.接种疫苗
打预防针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最积极的手段。
6.及时就医
切莫讳疾忌医,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
7.少到人多处
不到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8.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及时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并做好消毒清洁,不让蚊蝇有滋生繁衍之处;防止蚊虫叮咬,彻底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
让我们家园携手,共同努力,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地度过这美好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