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好玩的扎染——中三班班本课程

创建于06-04 阅读27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扎染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众多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在幼儿园开展扎染活动,不仅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活动起源

  扎染,是我国民间特有的印染方法,其工艺从扎结到浸染都具有丰富的创造性。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风采,感受扎染的图案美、色彩美和形式美,我们班特设立一个扎染区角,今天,听到扎染区的孩子们在交流:

雨晨:哇!你的方巾好漂亮,你是怎么染出来的啊?

歆玥:怎么我的没有图案?

刘兮:我是从方巾的中间抓起来,再绑上两根扎带。

逸心:我也来试一试这个方法。

《纲要》中着重指出,对于幼儿在艺术领域的教育,教师要本着“激发情趣,体验审美”的原则,引领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创造的快乐。  孩子们对不同图案的扎法产生了兴趣,带着大家的好奇,我们踏上了扎染之旅。

教育目标

1.了解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2.感受扎染的多样性、艺术性、独特性。

3.使用扎染布料进行创意手工作品,体验制作的乐趣。

4.了解植物的染色效果,并尝试使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植物染料。

了解扎染知识

通过调查表、观看视频、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对民间扎染的起源文化、历史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运用天然草木燃料,用纱、线、绳等工具,对染物进行扎、缝、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染色完成后拆线,摊开洗净即可。扎染秦汉始有之,已有数千年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一直以其独特的美,点缀和美化人民的生活,是众多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了解扎染工具

孩子们的兴趣十分浓厚,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到扎染的世界,但扎染需要什么工 具呢?

俊博: 需要一块白色的布。 

逸心: 要有染料, 把布染成不同的颜色

王雨婷: 还要皮筋, 要把布扎起来。

昱珩: 还要有夹子, 把布夹起来

李林: 还要把布放进盆里染

通过了解和讨论,让孩子们把自己寻找到的扎染工具以网络图的方式进行表征记录下来。

了解扎染步骤

教师思考:

扎染最大的魅力, 就在于它的不拘一格, 初次的寻找和了解让孩子们走进 扎染的艺术世界。扎染的世界对于孩子们而言是神秘而又多彩的,有多种的扎染工具和材料,各种不同的组合都能扎染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我们要创造机会和条件, 提供丰富的材料、 工具和物品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

初尝扎染

设计扎染图案 

孩子们有了前期经验的积累,对扎染兴趣越来越浓厚,带着好奇心和探索欲开启 了他们心心念念的扎染活动。 美工区内,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 想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扎染图案,我们都是小小设计师哦!

 第一次尝试扎染

接下来, 孩子们把染布浸湿 ,之 后按照预先的设想 , 或揪起一 点 ,或顺成长条 ,或做各种折叠处理后,用皮筋捆扎。也可以将染布揪起一 点 ,用线绳扎紧 ,就会扎成同样大小的花纹 , 这就是捆扎法。

由于上学期幼儿使用的是扎带扎花,本学期使用的是皮筋扎花,孩子们遇到了扎染旅途上的第一个阻碍。

言礼: 这 皮筋也太难扎了吧。

 兢航: 老 师,皮筋怎么绑 。

依依: 老 师, 帮我绑 一下。

昱珩: 女 孩子才会扎皮筋 。

俊博 : 可以看视频跟着学。 

瑞洋: 妈妈也会扎皮筋 。

发现问题:

操作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一点困难 ,有孩子还不会扎皮筋 ,他们互相交流 。针对孩子的困惑 ,我们及时与孩子一起做了个统计 ,发现班上一半孩子会扎皮筋 , 一半孩子还不会扎。

针对这一问题的出现,马上想出来解决办法。

意宁:可以请小朋友帮忙,教他们绑 。

优优:小朋友在家练习。 

明宸:我们请老师帮忙 。

最后我们进行一场扎皮筋比赛。 

教师思考 :

在孩子们的邀请下, 班上的老师们都来教孩子们扎皮筋 ,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之间会互相帮忙 ,吸取他人的经验。扎皮筋比赛后发现班上的孩子基本学会了扎皮筋。

开始扎染

他们把方巾打湿后进行捆扎,染色后,放置到第二天………

我们的作品真的很漂亮,各有各的特点 , 大家争先恐后地展示着各自的作品 , 却发现好几个小朋友的手帕没有图案, 他们可不太开心! 大家说 : 为什么他们的作品没有图案呢?太奇怪了!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大家纷展开了讨论。

问题:为什么有些布染不出花纹?

逸心:皮筋要扎紧才行,不然染的时候染料就会浸湿整块布,就没有图案形成了,我的皮筋扯不动了才停下来。

钰谦:我还不太会扎皮筋,染完之后就拆掉了,就只有颜色没有图案。

教师思考:经过互相学习、探索、操作,不会的孩子基本可以掌握扎皮筋的方法,从毫无经验到逐渐熟练,这个过程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新奇的学习,有的孩子学会了很自豪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伙伴们。孩子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人际交往这一方面提出以下目标: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我们老师应多为孩子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了解结扎方法

第三阶段:再探扎染

吸收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大家非常谨慎,在扎染前先设计好想要的图案,扎结的过程中也变得更仔细,直到橡皮筋拉不动为止。

第二次扎染小朋友运用了不同结扎方法,呈现出来的图案也更加丰富。

教师思考:再次尝试探索扎染,孩子掌握扎染的制作步骤以及结扎方法,成功扎染出独特的图案,让他们感受到了扎染出现纹理的神奇和图案的乐趣。孩子们最后总结出扎染具有随机性,不一样的捆扎与染料浸染程度让我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扎染多样化

顺着课程的进行,孩子们对扎染的兴趣逐渐降低,扎染好的作品存放比较多,作品怎么呈现更加吸引孩子,对于扎染好的布如何再次利用,我们与孩子展开了一次讨论。

问题:扎染的布可以做什么?

意宁:可以装饰教室。

言礼:可以做小娃娃。

妍卿:可以做蝴蝶结。

雨晨:可以给小娃娃做衣服裙子。

晴天娃娃

00:43

各种花艺制作

玫瑰花

00:45

郁金香

虞美人

布艺玩偶

00:45

兔耳发箍

01:30

教师思考:

《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提出“儿童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扎染源于生活,如何用于生活?怎样更具美感地展现,支持幼儿审美感受、欣赏需求?当问题抛给幼儿时,答案来了,把布挂起来,装扮教室,用布制作各种好看好玩的东西......

阅读 27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