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艾叶、佩香囊,“毒五月”究竟“毒”在哪?

shan🌸 xing🌺 tian🌻 ying
创建于2023-06-17
阅读 421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毒五月,是指农历5月,2023年6月18日正式进入。

民间自古就有农历五月百病泛滥,故有“毒月”之说。

五月即是午月,五行属火,此时的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而此时阳气外散,内里虚弱,所以不适合再进行泄耗性的活动:吃冷饮、流大汗、房事......

再加上端午的时候,雨季渐渐到来,而气温已经有了较大回升,空气潮湿,流通不畅,湿热之邪较盛。一旦湿热阻滞气血经络,就会出现人体代谢受阻、气血欠畅、浊邪停滞而百病生的窘况。

对此,古人也形成了很多消解“毒五月”养生之法,比如采摘艾叶以辟邪气,佩戴香囊以清污浊,甚至有已婚女子在“毒五月”回娘家,避免与夫同房的做法。

端午九毒日,请一定要记得泡浴、刮痧、拔罐起来了。这几天是一年中最好的排毒养阳的时候。请抓住机会排毒驱邪、排寒湿,养阳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宜挖来新鲜鱼腥草,用手搓揉,将搓出来的草汁加入开水中,佐以红糖饮用,能达到清热解暑的功效。或者切碎煮水也可以。

2023年九毒日:

初毒日:五月初五(阳历6月22日)/五月初六(阳历6月23日)/五月初七(阳历6月24日)

中毒日:五月十五(阳历7月2日)/五月十六(阳历7月3日)/五月十七(阳历7月4日)

末毒日:五月廿五(阳历7月12日)/五月廿六(阳历7月13日)/五月廿七(阳历7月14日)

此九天为「九毒日」,五月十四为天地交

泰日。

这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这时用艾草泡脚、沐浴,排毒效果最佳,抓住这几个排毒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可以用中药香囊来除邪辟秽。

那么,“毒五月”究竟“毒”在哪呢?人们在这个时候为什么会患各类疾病?人们又该如何应对?

第一毒:水分散失导致梗塞

解毒之道:常静心,多饮水

农历五月常常包含夏至。也就是说,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是这个阶段了。高温导致人体水分散失,形成了中医理论中的“津液亏虚”。

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做针对性的预防,就容易使气血运行淤滞。这就是为什么夏天脑梗、心梗多发的原因。尤其是平常有高血脂、高血压的人更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病。

为了预防发病,人们就要尽量避免人体津液的散失。在农历五月有意识地多喝水,尤其是晨起和晚上睡觉之前的两杯温开水,至关重要。其次,要避免熬夜,早睡早起。

因为熬夜本身就是伤害阴津的行为。在饮食上,尽量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烧烤类的食物。此外,还需保持心态平稳,切忌大喜大悲,焦虑郁闷。否则,气血运行就可能受情致的影响,从而诱发疾病。

第二毒:脾胃虚弱导致腹泻

解毒之道:吃温热,不碰凉

脾胃虚弱是人们在毒五月里的普遍状态。这是因为夏至前后阳气外达,气血更多地运行在体表,这就造成人体内里的虚寒。

脾胃作为中焦最重要的两个脏器,受此影响最大。所以,千万不要被农历五月看似旺盛的肢体运动机能所迷惑。其实,脾胃在这个时候很脆弱。

脾胃脆弱的最主要表现就是腹泻以及消化不

良。以往看似正常的饮食行为,到了这个时候就有可能让人大病一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谨小慎微,对脾胃多加照顾。其中,不吃凉食非常重要。

因为脾胃将凉食、冷饮温煦,使之便于消化的过程,就是耗伤阳气的过程。另外,人们此时三餐要力求规律,防止饥饱不均伤害脾胃的正常功能农历五月气温较高,食物容易腐败,所以人们尽量不要吃剩饭剩菜。

第三毒:肠中积热导致便秘

解毒之道:多吃菜,少吃肉

对于现代人来说,毒五月引发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肠中积热,导致便秘。曾经有一个患者,每到一年的农历五月就便秘,经常一个礼拜解出大便一次,脸上起疙瘩,口气难闻。而该患者的问题就是肠中积热所致。

现代人喜欢吃烧烤的做法会引发此问题。尤其是晚上吃烧烤,让热性的食物在夜间存留于肠道内,人体无力运化,久而久之形成淤热当然人体阴津不足的时候,便秘就会出现。受此影响,人还容易起痤疮、口臭、口干、口苦、失眠。所以,避免吃太多烧烤和辛辣食物很有必要。

为了减少肠中积热,要有意识地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经常喝水。

第四毒:纵欲无度耗伤精元

解毒之道:节欲望,免消耗

夏季对人体的消耗很大。人们除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外,要避免对身体额外的消耗。因此,农历五月,尤其是夏至前后节制夫妻生活很有必要。临床上,有部分心脏机能不好的人,在夏季过夫妻生活的时候出现心血管事件。这就是房事本身让心脏负荷增大,最终难以承受导致的。因此,古代人主张妻子在农历五月回娘家,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不过,这一点也要因人而异。越是年龄偏大的人,越要在这一点上多加留意。

1、祛湿大穴

有湿毒的人,在五毒月期间,保持每周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很好的排出湿毒,穴位可选择大椎穴、承山、足三里、命门,每次选择2~3个穴位就可以。

大椎穴:低头,颈后最高起的骨头下边就是大椎穴。

按揉承山穴:祛除体内湿气最佳穴位。

承山穴是祛除体内湿气的最佳的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红豆粥有异曲同工之妙。

承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压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结之处,另一方面又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的枢纽,所以,它能通过振奋太阳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足三里:它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命门:命门穴位于腰部后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

快速准确命门穴的简易方法:以肚脐为基准,水平环绕腰部一周,与肚脐对应的后腰中点处即为命门。

2、疏通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贯穿我们整个身体,有67个穴位,后背的膀胱经掌控着人体的多个脏器的排毒功能,而且膀胱经是统领一身的阳气,阳气足,也有利于祛湿,就像雾气在太阳出来就散开了一样。

所以,夏天照顾好你的膀胱经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要让它堵住了,有条件的可以经常让人按摩一下背部膀胱经,从上往下按,夏天也可常在膀胱经上刮痧、拔罐,膀胱经通了,能排毒散瘀、驱寒散热,还有助于阳气升发,对排湿热、寒湿之毒非常有效。

这类人可以经常做后背撞墙、瑜伽体前屈、摇篮式等动作,均有疏通膀胱经的功效。

背部撞墙法

方法:练习时,背对一平整墙面,自然站立,离墙15~20公分站立,全身自然放松,自然后倾,用肩胛骨以下接触墙面,然后自然弹起。身体撞击时,张嘴自然吐气,不可憋气。每日可练习3次,每次5分钟,切忌饱食时练习。

背部撞墙法虽然很简单,但在锻炼过成中也应该注意做到循序渐进。一开始可以先撞击5~10分钟,渐渐地增加到30分钟左右,撞击到背部已明显发热,这时背部的各个穴位及其所属的脏腑都得到了有效的保养。

这种保健方法要注意的是:年纪大的人可以只撞3~5分钟,而对患有严重心脏病、尚未明确诊断的脊柱病、内脏下垂、血压过高晚期肿瘤等症的病人,则不宜用此法锻炼。

撞击背部时,有少数人会有头晕、头胀、头痛等不适感觉,这是人体经络调整的正常现象不要担心,只要酌情控制撞击的时间及力度,这些症状会渐渐地消失。

瑜伽体前屈

方法:两脚站立,与肩同宽。双手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正视前方。吸气,双臂自身体两侧慢慢升起,当手抬向顶部时,手掌转向前方,两臂平行,呼气,同时上身慢慢向下,两手掌尽量触地。

当手实在不能再往下时,停止呼气,屏住呼吸,保持这个姿势6-8秒钟。然后开始吸气并回复到原来的姿势。至少重复15次。

越是够不到,越说明你的毒素堆积的多,但是不要著急,也不要用蛮力,只要大腿后侧的大筋有拉伸的感觉就可以了,否则容易拉伤韧带。

摇篮式

先身体平躺,弯曲双腿,双手抱住小腿,前后摇摆。

① 并腿屈膝坐在地上,两手环抱住小腿,收腹拱背,身体往后从尾椎、腰椎一节一节触及地面,刚开始脚不用越过头,多做几下后再视身体状况而定,滚到胸椎、颈椎、脚尖朝上,渐渐地双脚越过头,脚打直脚尖着地。

② 躺在地上,两脚屈膝,两手环抱住小腿,抬头收腹拱背,身体往后从尾椎、腰椎、胸椎一节一节碰触地面,如此前后滚过来滚过去。要看自己身体状况,做不到不能太勉强。

滚背法能够矫正脊柱、刺激背部穴位!不但能够治疗颈椎病、胸椎病、腰椎病,还能解决数十种和脊柱相关的慢性病!

每天下午3~5点,每次10分钟左右,即可通过纵向和横向拉伸后背肌筋膜,给予膀胱经良性刺激,更好地发挥其生理作用。

3、佩香囊

“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相传古代,南方楚地入夏湿热,虫害最甚,于是聪明的古人想出了用装菖蒲、艾草、苍术、白芷等芳香避秽之物来驱虫防疫。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这样记载中药香囊:“避疫气,令人不染”。

祛湿防疫香囊,就是利用一些芳香类的药材,通过气道及时消解肺的湿气。

吴师机所述“辟瘟囊”由羌活、柴胡、大黄、苍术、细辛、吴茱萸六味药共研细末制成,分别入走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使人经气畅达旺盛,又辛香发散,驱散风、火、湿、热、燥、寒邪气,通过口鼻吸入和皮肤、经络穴位吸收,直切当前疫情“六气杂陈”的复杂病机,从而发挥驱散秽浊、防御疫病的功效。

初夏闻香囊,效果是很好的。不仅能防疫,还能驱虫,祛异味,不管自用还是送人都是不错的选择。

4、食疗

祛湿气,有一道有名的健脾祛湿古方“四神汤”。

芡实、茯苓、薏仁、莲子四味食材,古人认为它们就像小神仙一样,能够照顾到我们全身上下。

茯苓自古被视为“中药八珍”之一,其味甘、淡而性平,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

茯苓的利水渗湿功效,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因此,祛湿用茯苓,既能渗湿以治“标”,还能健脾治其“本”,标本兼顾!而且茯苓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可以安心食用。

薏苡仁又名薏米,很早之前薏米就被列为宫廷膳食,《神农本草经》称它为“上品”,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消肿的功效。

《本草新编》中评价:“薏苡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

阅读 42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