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顺德一组学习体会

用户1375818
创建于2022-06-21
阅读 14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2年6月20日,校长培训班第二期开班,顺德一组学员利用网络平台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李谨瑜教授《双减政策与高质量课堂教学》的主题报告,学员获益良多,感受深刻。

【顺德一组  廖丽霞  01】

       今天聆听了李瑾瑜老师《双减政策与高质量教学》的精彩讲座,感触颇深,感受到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快乐成长、全面发展。李老师的办学理念,管理艺术,领导团队和教师队伍建设很值得借鉴学习。“双减”国策,首先从国家层面上看,它涉及到“更加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解决教育均衡问题,是回归教育目的、呼应教育初心的问题。少年强则国强。它在于让教育回归本真。其次从社会层面上看,“双减”政策正在为教育扶正,回归良性的大教育环境。它是形成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基石、社会教育为补充的一个良性循环和互动的大教育环境。最后从学校层面上看,主要是聚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顺德一组  李飞雁  02】

       听了李教授的讲座,引发了更深刻的思考,诚如李教授所说,“双减”已上升到了中国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回归初心的革命行动。教育的功利化和短视化,教育价值的扭曲,教育过程与方法的简单,以及用考试升学管理教育、奖罚教育的政绩观,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追求学生成绩等教育的基本常识,制度,生态观念都受到了侵害。确实该减啦!减什么很明确,但各种声音也纷纷而来,李教授从评价考试经费,师资,家校合作生源,教学难度以及课后服务等方面总结了,学校落实“双减”最大的困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想,有减必有增,增什么呢?增的真的只是老师不该有的负担吗?李教授基于学生与学习视角的“课堂立场”能够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做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做为学生学习来源的主要引导者——老师,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增加的只是我们最核心的东西,研究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教因学而在,教基于学,为了学。

【顺德一组  巫勇雁  03】

       今天下午有幸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李谨瑜教授《双减政策与高质量课堂教学》的主题报告,感觉非常及时,非常全面,非常受益。

       一方面,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多来,作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的管理者,在跟随双减的大潮的同时,也在推行和实施的过程中产生过一些迷茫、一些困惑、一些助力,今天听了李教授的关于双减的政策解读后,有一种“拨开乌云见明月”的感觉,存在心中的众多疑点得以明朗,对双减政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另一方面,重新理解了双减政策中的几个关键概念,对学校如何落实双减政策的着力点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双减“减掉了什么,赋能了什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作业的布置、课堂的功能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下如何找到平衡点和发力点有了清晰的方向。同时更加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双减政策实施下如何牢牢抓住课堂的主阵地,回归教育的原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也为下一阶段如何指导学校继续实施双减政策更加有信心。

【 顺德一组  彭秀碧  04】

       今天聆听了李瑾瑜老师《双减政策与高质量课堂教学》的精彩讲座,非常受益,现分享我的体会:

     1、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开发、联合教研、课题研究等工作。结合校情、班情,例如在语文科级开展“整本书阅读”、“有效文本解读”、“课堂有效提问”, “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习作策略”单元教学;在数学科组开展“非线性教学”“可视化优化教学”;在英语科组开展“绘本阅读”等主题式教研活动。

     2、充分发挥科级组力量。科组、备课组研究如何优化作业模式和形式,“量”上双减,“质”上增效,同年级同学科加强学习过程性作业评价,鼓励实践性作业评价,通过课堂观察、随堂练习、实践操作等方式开展即时性评价。通过定期交流、主题演讲、成果展示等方式开展阶段性作业评价。

【顺德一组  曾庆辉  05】

       今天聆听了李瑾瑜老师《双减政策与高质量教学》的精彩讲座,感触颇深,带给我们对教学哲学思考。

      一、教师对教学本质的认识。教学的本质是维持、唤醒、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课堂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是有效学习发生的场域。由教室、班级、人际、学科四要素构成。

      三、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从"我"走向"我们",构建真实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从哲学层面引导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校长的教学领导力。

【顺德一组  艾和平  06】

       今天下午聆听了李瑾瑜教授《双减政策与高质量教学》的报告,收获良多,受益匪浅。李教授用较多时间深刻阐述了作业的本源性问题、作业的功能价值、过重作业负担危害,也带我们重新认识了作业。其实落实“双减”中的作业减负,是一件专业的事,控量只是起步,提质才是核心,我们要从内在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努力做到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当前学校的作业管理正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实行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第二阶段着重课堂提质增效,减轻学生课下的作业负担。第三阶段围绕优化作业结构,划分出基础性作业、能力性作业、拓展性作业进行布置。后两个是关键也是较难的阶段,应引起我们学校管理者重视。关于作业,有三个问题值得老师思考:如何避免无效作业、重复作业?如何设计跨学科作业?如何实现作业设计的个性化?

【顺德一组  苏学斌  17 】

       今天有幸聆听到李教授的讲座,感触最深的是李教授在讲座之初提到的:学校落实“双减”最大的困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诚然,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我国教育“内卷”现象异常严重。学生们在竞争中过度学习,教师们在压力下过度工作,一味依赖题海战术,形成一种“剧场效应”式的恶性竞争。校外培训机构资本逐利、无序竞争、变相宣传,使得升学焦虑和恐惧向低学段蔓延。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校外培训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等发达地区,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通过经济资源换取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在经济水平和地域差异上进一步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社会阶层固化。“双减”政策在此背景下出台,一方面旨在去除资本过度干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片面发展的沉疴,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少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养育投入与压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推进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最终服务国家发展。

      “双减”当前,我们是不是还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答案是否定的。在今天李教授的讲座中,给了我思考,当前,我们需要在理念上和课堂上的转型,特别是我们的课堂,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的课堂第一是深耕课堂,让数据导航。我们需要抓住课堂,把“课堂”这件事想清楚弄明白。每位老师应认真地思考在课堂当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可能存在潜在问题?第二是在课堂之后,如何通过作业来检验课堂效果?反思为什么要布置作业,作业的难度是否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那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也应该思考我们如何引领学校,引领老师进行课堂改革和课程改革?李教授的讲座,给予了我下面4个问题思考: 

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更有意义?——“为什么学”“获得什么”

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更有价值?——“学什么”

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怎么学”

什么样的方式能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怎么评”

阅读 14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