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   健康“童”行——-预防猩红热知识宣传

天星幼儿园保健室
创建于06-04
阅读 96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日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猩红热进入高发季!

如果您发热、咽痛、皮疹

小心猩红热!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以发热、咽痛、皮疹、疹退后脱屑为主要表现。临床分为普通型、脓毒型、中毒型、外科型或产科型。本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猩红热是怎么传染的?

      患儿和无症状带菌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鼻咽部分泌物飞沫传播和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玩具、物品、手、食物等间接经口传播,还可通过受损的皮肤感染。

哪些人容易被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托幼儿童和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3岁以下的儿童少见。感染后可获得血清型特异性抗菌免疫力及特异性抗毒素,如再次感染同型链球菌,可不再得病。婴儿可通过胎盘获得被动免疫。

猩红热有什么临床表现?

       发热:是本病的首发症状。发热多为中度发热,也可高达39℃~40℃。体温上升期患儿可能会出现畏寒、寒颤、精神差等表现。

        咽痛:是本病常见症状之一。具体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咽部充血,扁桃体充血、肿大,扁桃体腺窝可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

        皮疹:是本病的显著特点。猩红热出疹的时间跟其他疾病是有区别的,大多发热后24小时内出现皮疹。典型的皮疹为在皮肤上充血的基础上有弥漫性的猩红色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还有一种皮疹,皮疹隆起如寒冷时所起的“鸡皮疙瘩”状,摸着比较粗糙,像摸砂纸一样。

        草莓舌、杨梅舌:病初患儿舌苔白厚,舌乳头红肿,呈点状凸起,鲜红色,像草莓似的,故称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牛肉色,味蕾仍然比较明显,故称为"杨梅舌"。

        帕氏线:部分患儿的腋下、肘窝、腹股沟对了等皮肤褶皱处,皮疹密集,颜色较为深红,间或有出血点,呈线状。

        口周苍白圈:部分患儿面部皮肤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发白,仿佛一个环形,故称为"口周苍白圈"。

       皮肤脱屑:一周左右皮疹消退,然后出现皮肤脱屑,皮疹密集处尤为明显,躯干表现为米糠样脱屑,皮疹严重的话,手掌、足底可出现膜状脱皮,就一层一层掉皮。脱屑后不会留疤。

如何预防猩红热?

       在发现周围有猩红热病人的时候,家长要对孩子的身体变化情况多加注意,一旦发觉孩子有发热或者皮疹的症状,请注意休息,不要让孩子上幼儿园,如果病情持续应带口罩到正规医疗单位就诊。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让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在触摸口、鼻或眼之前,或触摸扶手或门把手等公共设施之后;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盖口鼻,之后应认真洗手。在疾病高峰期,家长应避免带孩子前往人多拥挤或空气流通欠佳的公共场所;前往人多密集的地方应戴口罩。

       家长们需督促孩子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到空气清新的室外散步跑步,不要让孩子长期处于空气不流通的室内。

此外,合理安排饮食,为孩子提供充足且均衡的营养,对于预防猩红热也很有好处。

阅读 96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