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Let it go
创建于2024-06-04
阅读 26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推荐理由

      这本书重新定义了管理者内涵,提出了管理者的任务是管理好自己,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人人都是管理者”“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这本书诞生于1966年,英文原版书名为“The effective Executive”,第一个简体中文版于20世纪80年代问世,后多次重译出版,至今依旧广受欢迎,这本55周年新译本是最近中文版。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科的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并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自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管理学影响深远。

      德鲁克著作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时间》《旁观者》等几十本著作。

      德鲁克曾七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日,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20世纪80年代,德鲁克思想被引入中国;2004年,德鲁克管理学全面进入中国的管理教育。

基本观念

      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导语


      20世纪60年代,德鲁克提出了他观察到的两个重要社会现象。一是社会已成为组织型社会。各种活动和任务主要由各类组织承担,个体需要进入组织去工作,“在组织当中并通过组织”做出贡献。二是知识工作者兴起。越来越多的个体不再是单纯执行指令的体力劳动者,产出的不再是能够直接产生效用的东西,而是需要把不同知识“片段”组合成最终“产品”,因而“效率(efficiency)”不足以衡量和评价知识工作者的价值。

      德鲁克认为,知识工作者必须具备“有效性(Effectiveness)”,而有效就是“做好正确的事”。知识工作者必须专注于整个组织的成果和绩效目标,否则自己不可能取得任何成果或绩效。德鲁克也认为“有效”可以学会,也必须学会

      德鲁克从管好时间、专注贡献、用人所长、要事优先、有效决策等五大方面来探讨,如何获得或提高知识工作者的“有效性”。

一、管好时间

首先,管理者要先弄清楚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什么地方,即记录时间。

      管理者的时间被各种事务占用,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层级越高,组织对他的时间需求就越多。值得一提的是,管理者对于个人时间花到什么地方的“感觉”并不准确,所以需要记录时间的真实使用情况。

其次,管理者要努力管好自己的时间,拒绝那些不会带来成效的时间要求,即管理时间。

      先是找到无成效又费时间的活动,方法如下:

      (1)找出并砍掉那些根本不需要做的事,即那些不会产生任何成果,纯属浪费时间的事情;

      (2)把那些不是非得亲力亲为不可的事情授权给其他人;

      (3)消除掉自身对他人时间的浪费。


      管理者还必须关心因为管理和组织不善造成的时间浪费,因为管理不善会浪费所有人的时间,包括:

      (1)缺少体系或者远见;

      (2)人员过剩;

      (3)组织结构缺陷,表现为会议太多;

      (4)信息功能失灵。

最后,管理者要把自己的“可支配时间”集中成尽量大块的连续时段,即集中时间。

时间管理的最后一环就是把经过记录和分析之后发现的、通常属于管理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集中起来,方法很多:

      (1)有些人,通常是级别高的人,每周在家办公一天;

      (2)有些人的做法是一周安排两天处理各种日常工作,把另外几天的整个上午留出来,连续不断地处理重要事项;

      (3)另一种比较普遍的方法是每天上午在家工作一段时间,诸如此类。

      有效管理者都会持续管理自己的时间。

二、专注贡献

首先,管理者要思考“我能做出什么贡献?”

      他要想清楚自己的技能、自己的专业、自己的职能、自己的部门,跟整个组织以及组织的目标是什么关系,因此他会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管理者专注于贡献这一点本身就能有力地促进人员的发展。通常人们面临的要求越高,发展就会越快。

其次,专注于贡献对知识工作者来说尤其重要。

      知识工作者通常是专才,而专才只有跟其他专才的产出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成果。因此,一个对自己应该做出的贡献负责的人,会努力把自己狭窄的专业领域融入整体。

最后,专注于贡献会让管理者在组织内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让会议更加有效。

三、用人所长

首先,有效管理者在填补空缺和提拔人员时,考虑的是这个人擅长做什么。

      有效管理者怎样才能做到用人所有,又不至掉进因人设岗的陷阱呢?四条法则:

      (1)职位不是由自然或上帝创造的,而是由非常容易犯错误的人设计的,因而要警惕出现“无人胜任”的岗位;

      (2)让每一个职位都富有挑战,而且职责范围足够大,可以充分发挥任职者的长处;

      (3)有效管理者明白必须从思考人有什么长处入手,而不是思考职位有什么要求入手,这种思考要尽早开始;

      (4)有效管理者清楚,要想用人所长,就要能容人所短。

其次,有效管理者最重视的是让自己上级的长处发挥出最大成效。

      关键在于,从正确的事情出发,并以上级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有效管理则会思考:“我的上级真正擅长做的是什么?”“他过去做得特别好的是什么?”“他要了解哪些东西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他要从我这里得到什么才能做好工作?”

最后,有效管理者以扬长避短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可以做的事做出成效。

      有效管理者会主动寻找重要而有意义的事去做。如果从“我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出发,几乎总能找到很多可以做的事,多到甚至让自己的时间和资源都不够用。在自己的能力和工作习惯方面,有效管理者也有必要发挥长处。

四、要事优先

首先,管理者聚焦的首要法则,是抛弃那些已经不再有成效的旧事。

      有效管理者会对所有计划、所有活动、所有任务都加以监督,会不停地问:“这还值得做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会砍掉,以便于聚焦少数几项任务。

其次,管理者必须决定哪些任务值得优先处理,而哪些任务的重要性稍低。

      设定优先任务需要遵循一些真正重要的法则:

      (1)重视将来,而不是重视过去;

      (2)专注于机会,而不是专注于问题;

      (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是随波逐流;

      (4)目标高远,做可以带来不同的事,而不是但求“安全”,做容易的事。


      有效管理者会全力以赴去完成当前聚焦的那一项任务。在完成该项任务之后,他再对形势做出评估,确定接下来哪一项任务最重要。

五、有效决策

首先,有效决策过程的要素有哪些?

      (1)有效决策者首先会提出的问题是:“这是共性问题,还是例外情况?”共性问题,必须用规则和原则去解决;例外情况,事到临头,个别处理即可。

      (2)定义决策结果必须满足的参数,即“边界条件”。决策要达到什么目的?最低目标是什么?要满足哪些条件?

      (3)做决策必须从“什么是正确的?”出发,不能从“什么是可以接受的?”出发,更不能从“谁是正确的?”出发,这恰恰是因为我们最终总是要做出一些妥协。

      (4)把落实决策所需采取的行动融进决策。决策者不仅要确保行动的责任分配明确,而且负责人要有能力施行相应的行动。

      (5)建立反馈机制,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检验决策所隐含的各种预期是否已实现。

其次,有效的决策是如何做出来的?

      (1)有效管理者知道,决策不是从事实开始的,而是从观点开始

      (2)正确决策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而理解是从不同观点的碰撞和冲突中来,是从对不同备选方案的认真考虑中来。

      (3)凡是做判断,都必须从多个备选方案当中做出选择。如果只能说“是”或“否”,那就算不上做判断。只有考虑过多个备选方案,才有可能发现真正的风险有哪些。

      (4)有效决策者坚持:无不同意见,就不做决策。

      (5)有效决策者最后还会问一个问题:“的确有必要做决策吗?”因为什么也不做本身也是一个备选方案。

六、总结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他极为审慎地设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他知道时间是他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作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作哪些贡献?为了达成整体目标,我如何激励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他的目标在于提高整体的绩效。

      4、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他能敏锐地感觉到为一个关键职务选用人才,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知道,还没有人能永无过失。他知道人无完人。即使是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点。他关心的是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致力于充分集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优势达成组织的目标。

      5、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他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6、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阅读 26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