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
蝉鸣始忙梅熟杏黄,
丰谷成芒。
芒种之忙,
好景“林”中藏。
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芒种,芒种预示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类作物播种的节令。为了让幼儿了解芒种节气相关的内容,加强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体验,凤泉区实验幼儿园大班组开展了芒种节气主题系列活动。
芒种知多少
各班老师通过视频、图片、绘本等形式带小朋友们了解芒种的由来和习俗。
一候“螳螂生”,古人认为芒种时节螳螂破茧而出。螳螂是自然界的拟态专家,可以貌如花,形如竹,可以翠如夏草,枯如秋叶。
二候“䴗(jú)始鸣”,成语“劳燕分飞”,“燕”指燕子,“劳”指的就是伯劳鸟,即“䴗”。
三候“反舌无声”,在古人眼中,伯劳鸟和反舌鸟是善鸣之鸟中的两类典型代表,此时节,伯劳鸟啼鸣,而反舌鸟收声。
习俗中的芒种
芒种·忙收麦
孩子们走进麦田,亲身体验麦穗的明显特征。孩子去田里捡麦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家人收成的不容易,从而更加珍惜粮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芒种·忙种植
芒种时节最“争时”,忙夏收、忙夏种、忙夏管。通过照顾好植物角的盆栽来感受夏种的气氛。
芒种·送花神
芒种时节,百花开始凋残、零落,很多地方有“送花神”的习俗,孩子们通过系红丝带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期盼来年再次相会。孩子们一起体验了“送花神”,来看一看吧。
芒种·趣斗百草
古代芒种有一个浪漫的习俗,就是斗草,又叫踏百草。孩子们一起在户外寻找自己认为最韧性的草,然后交叉成十字用力拉扯,草不断的一方是胜利者。欢声笑语间,孩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民俗游戏乐趣。
画纸上的芒种
芒种时节,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孩子们在画纸上绘出收获满满的麦穗,加深对麦子特征的认识。
古诗里的芒种
芒种节气还藏在古诗中,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古诗中的芒种~
游戏里的芒种
养生里的芒种
芒种,一年中最湿的节气,“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芒种时节炎热,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流失多,常常感到身体困乏,没有食欲,被称为“苦夏”,要注重调养脾胃,除湿祛暑。
多补水 要午休
医生提醒,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夏日昼长夜短,午休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时气候开始炎热,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
勤换衣,勤洗澡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洗浴以药浴最能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
饮食宜清淡
饮食调养方面,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
芒种时节,孩子们在身体力行中收获,在快乐趣味中游戏,在操作体验中品尝。感知天地有常、四时有序,感受古人智慧的厚重与神奇,萌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