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幸“孕”之旅|浦城县仙阳中心幼儿园

创建于06-04
阅读 21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场探索生命的旅程

       “爱”在孩子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是生命成长中所必不可少的,就像植物为获得阳光而伸展,当然孩子们也会努力去寻找爱、追逐爱。

课程缘起

        新学期开学,孩子们惊奇地发现晶晶老师的肚子变的又大又圆的,她的动作也变慢了。随着晶晶老师的肚子逐渐变大,孩子们的好奇也与日俱增。探讨、好奇的声音络绎不绝……

宝宝1:肚子里为什么有宝宝?宝宝是怎么跑进去的?

宝宝2:宝宝在肚子里吃什么?是怎么长大的?

宝宝3:宝宝长什么样?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

宝宝4:晶晶老师的宝宝什么时候生出来呢?

宝宝5:肚子里有宝宝是什么感觉呢?

教师的思考

     《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好奇是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好奇心是幼儿探究的基础和内在动力,他们对于身边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喜欢刨根问底。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幼儿的兴趣点,鼓励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并通过多种感官或动作进行探索。

       关于老师肚子里住着一个小宝宝这件事,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面对孩子的疑惑,恰逢班级教师怀孕的教育契机,基于幼儿发展的兴趣和需要,于是,追随孩子的兴趣,我们给予了孩子探索生命奥秘的机会,在孩子们对大大肚子的讨论和好奇中,一场关于生命、关于爱的课程也开始了。

收集好奇,寻宝探秘

       肚子里的小宝宝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小朋友们有着自己的猜想。

宝宝1:魔法精灵变出来的小宝宝。


宝宝2:爸爸妈妈抱在一起,才会有小宝宝的。


宝宝3:吃太多饭了,肚子变大了就会有宝宝。


宝宝4:晶晶老师自己在肚子里变出来的小宝宝。


宝宝5:医生把肚子剪开,然后把宝宝放进去的。


宝宝6:宝宝小小的时候从嘴巴里偷偷跑进肚子里的。


       带着孩子们的疑问和猜想,我和孩子们分享了《小威向前冲》的绘本,从绘本中了解了生命的诞生,小朋友也是这样来的。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中,生动地了解了胎儿的形成过程。

       孩子们回到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在网络上、书本上继续探索神奇的孕育过程。

       当孩子们关注到老师肚子里面的宝宝从何而来的时候,人生中第一个性启蒙阶段就开始了。孩子们发现了问题再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后,我们通过绘本教学《小威向前冲》,让孩子们知道了小宝宝是如何而来的,同时知道生命孕育的神奇过程。


宝宝在肚子里干什么?

       在了解宝宝是怎么来了之后,孩子们又有了新的疑问:宝宝每天在妈妈的肚子里做什么呢?

宝宝1:老师,宝宝在肚子里干什么?是在睡觉吗?


宝宝2:他是在吃妈妈吃进去的东西。

宝宝3:我觉得他在游泳,然后慢慢长大。


宝宝4:宝宝有时候会听话,有时候会踢妈妈的肚子。我妈妈怀妹妹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宝宝5:在肚子里养身体,长大后才能生出来。


宝宝6:我觉得会在吃棒棒糖、面包,还会玩汽车。

       于是,小朋友们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猜测!孩子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有的结合自身的经验觉得宝宝会在妈妈的肚子里睡觉、游泳、踢踢肚子……有的则是异想天开的猜测,觉得宝宝会在肚子里吃东西、玩玩具……他们对宝宝在肚子里的生活充满了有趣又美好的想象。


        通过观看视频,我们知道了原来宝宝在肚子里的时候会练习呼吸、排便排尿、睡觉、玩玩自己的脐带、和妈妈互动等;也知道了宝宝在肚子里不用吃饭,通过脐带,妈妈会给胎宝宝输送营养,让宝宝长大。


宝宝长什么样子?

       宝宝长什么样子呢?是不是要等他生出来之后才能看见呢?

宝宝1:我猜他是个小光头,妈妈说我生出来就是光头。

宝宝2:我觉得他有大大的眼睛,因为晶晶老师有大大的眼睛。

宝宝3:他应该有大大的耳朵,像大耳朵图图那样。

宝宝4:他会很高,晶晶老师就很高。

宝宝5:我觉得他是男宝宝,所以头发不会很长,像我们的头发一样。

       大胆的想法,贴近生活经验的联想,让画面创意十足,孩子们都很开心能够为宝宝作画,好玩又生动的想象画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宝宝1:老师,宝宝到底长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看的到他吗?


宝宝2:去医院照B超可以看到宝宝的样子哦!

宝宝1:老师,什么是B超呢?真的可以看到宝宝吗?

        老师:看到孩子们对宝宝的样子这么好奇,那就满足一下孩子们吧


        回家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和妈妈一起看了自己的B超图,向妈妈了解了一些自己还是胎儿宝宝时,在妈妈肚子里的小秘密……

        孩子们初次认识了B超图,原来就是肚子里宝宝的照片。小小的他们其实对“胎宝宝”有着自己的一番领悟:宝宝住的房子很黑,能看到脸、嘴巴和肚子,还有小手小脚呢……真是神奇。

       那晶晶老师肚子里的宝宝是个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呢?这个问题又引发了孩子们对男孩子和女孩子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男孩VS女孩

宝宝1:我觉得是女宝宝,女孩子可以穿漂亮的裙子。

宝宝2:我觉得是男宝宝,男孩子很帅,而且会保护女孩子。

宝宝3:我觉得女孩子更可爱。

宝宝4:男孩子力气很大,可以搬很重的东西。

宝宝5:女孩子可以扎头发,会很好看。

宝宝6:男孩子可以一起踢足球呢!

       鉴于孩子们对宝宝的性别的好奇,我们开展了一次小投票,有13个小朋友认为是弟弟,还有12个小朋友认为是妹妹。

       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的过程扩展了孩子的认知,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小宝宝平平安安的,都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宝宝叫什么?

       盼望着盼望着,一天晶晶老师没来幼儿园了,原来她是去生宝宝了。宝宝出生啦,是个可爱的男宝宝。

        看着宝宝的照片,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对话了起来......


        宝宝1:那宝宝叫什么名字呢?


        这个问题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对啊,我们都有名字还有小名呢,宝宝要叫什么呢?紧接着,他们就开始了为宝宝起名字展开了讨论:

宝宝1:我给他取名叫小老虎,听着就很可爱,长大了可以陪我一起玩。


宝宝2:我觉得宝宝可以叫迪迦,因为他可以帮助晶晶老师赶走怪兽。

宝宝3:我给他取的名字是叫小太阳,很温暖,不会冷。


宝宝4:可以叫贝贝,因为他是晶晶老师的宝贝呀!

宝宝5:叫小可爱吧,因为小宝宝就是很可爱的样子。


宝宝6:可以叫小帅,希望他长大了以后会长的很帅。

宝宝7:要叫兵兵,长大了以后可以当兵,保护别人。


宝宝8:可以叫小蛋糕,我觉得他一定很喜欢吃蛋糕。

        这些可爱有趣的小名都饱含着孩子们美好的祝福,都希望宝宝长大后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


我能为宝宝做什么?

       宝宝出生了,作为哥哥姐姐的我们要为小宝宝做什么呢?孩子们又有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是哥哥姐姐,可以给宝宝喂奶、换衣服、换尿布、陪他玩游戏、给他玩玩具、带他玩滑滑梯、给他买玩具、带他出门玩、哄他睡觉、给他吃好吃等等。

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指南》科学领域中提到: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课程的推进、绘本学习、家园合作等方式,让孩子了解生命的起源,重新认识自己,他们的探索能力也逐渐提高。

     《指南》中科学领域科学探究目标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教育建议中还提到: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注意要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所以,当孩子们有新的发现和想法时,我便鼓励他们以绘画表征的形式记录下来,并积极与同伴分享、交流,从而帮助所有小朋友形成新经验。同时,也能让孩子们养成及时记录探索发现的习惯。

半日体验,感同身受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为了让孩子们深切体会到妈妈怀宝宝时有诸多不便,更加体会到妈妈怀孕的不易。由此,我们开展了当“准妈妈体验日”的活动。

我的感受

宝宝1:有宝宝了上厕所不方便。


宝宝2:吃饭的时候不能弯腰,有点难受。


宝宝3:我好累,胳膊酸酸的,想把宝宝取下来……做什么事情都会碰到肚子。


宝宝4:肚子里的球会一直往下要掉的感觉。


宝宝5:开车的时候,肚子会顶在车上,方向盘都碰不到。


宝宝6:肚子大大的,车都做不进去,我在外面推着车走。


宝宝7:大大的肚子做什么都不方便,怀孕了真辛苦。


       活动结束后,小一班的小朋友们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这难忘又有意义的半天。幼儿的有效学习与亲身体验是分不开的,在扮演“孕妈妈”的游戏中获得别样的体验。

教师的思考

     《指南》中社会性领域人际交往教育建议中提出: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孩子们亲身体验“做妈妈”,发出无数感慨:“不方便、好辛苦、好累啊……”了解到了每一个生命的到来,都承载着妈妈的辛苦,是妈妈的坚持与不放弃,才让今天的我们看到这多彩缤纷的世界,感受到这世界的无限趣味。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都是因为爱……也希望他们在体会后,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谢妈妈给予自己的爱和生命。

爱的表达,温情满满

      小朋友们纷纷感叹:“原来妈妈怀孕这么辛苦,这么不容易,要谢谢妈妈!”我们一起做个礼物送给辛苦的妈妈吧!

       回到家中,孩子们用自己稚嫩而有力量的小手给妈妈捶背、捏肩、帮忙倒水、洗脚,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感恩妈妈,通过这些小事,激发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恩之情,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社会情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来学习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也懂得了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妈妈的爱。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宝贝们在努力表达着对妈妈的感谢。因为懂得,所以感恩,一颗颗感恩的种子已经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课程反思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归宿。自从“晶晶老师大肚子”这件事成为孩子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开始,我们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身边最亲近的晶晶老师怀孕的契机,不断挖掘和拓展生命的教育价值。作为教育者、引导者,我们应当尊重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在生活中不断激发孩子们热爱生命的情感,让孩子们感知妈妈怀孕十个月的艰辛和爱,从而懂得感恩妈妈,也知道生命的难能可贵。孩子们也一直在生活中进行着主动的探索与学习。从阅读绘本了解孕育的奇妙过程,到体验“孕娃”的半日时光,再到关心肚子里的“宝宝”,美好的社会情感便开始成长。孩子们在活动中逐渐意识到关爱、理解父母与老师,萌发爱与责任心。他们在对小宝宝成长过程的好奇、探索、揭秘中自然进行有关生命的深度体验,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着新的经验。对孩子们来说,迎接新生命的来临会在寻常日子中无数次上演。可是,自己直接参与的、体验的、感悟这段历程更具有纪念意义。

阅读 21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