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因此,数学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而数学绘本阅读能让孩子们更整体性的接触数学,相比数学书更贴近儿童世界,有生活、有情趣、有人文、有社会、有历史,在多彩的绘本世界里,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数学知识真正流经孩子们的心灵,润物无声。
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
阅读不是语文学科学习的专用方式,在“全民阅读”的今天,阅读是每一门学科都在倡导的学习方式,数学也是如此。
为了更好的做好数学阅读课程的研发工作,6月4日上午,我校如期开展了数学阅读课程观摩教研活动。
第一节课,马文娅老师执教的是《公主殿下来的那天》。通过数学小故事《公主殿下来的那天》 导入面积的概念,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发育特点,让学生帮助爷爷比较的选一个物品,通过看、找、摸、比等体验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经历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会选择面积单位刻画面的大小,培养度量意识。通过练习题提高观察、操作、概括和表达能力,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课后作业让学生再继续创编一个数学小故事说明公主殿下为什么没有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第二节课是孙娅男老师带来的《一万只鳄鱼》。孙老师通过生动有趣一万只鳄鱼的故事,让孩子们更直观更有兴趣地读写一万以内的数。万以内的数的读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复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巩固基础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第三节课石艳泰老师执教的小学低段数学阅读课《寻找魔法宝石》,带领孩子们随着小主人公艾克的脚步去寻找魔法宝石。首先看到了一排排整齐的松树,让孩子们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其次,看到了树上的鸟儿也有规律,请孩子们说一说;鸟儿们又看到了很多植物也有一定的规律,让孩子们在学习任务单上圈一圈;最后小男孩走到了分岔路口,请孩子们说一说该走哪一条路。整节课不仅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孩子们收获颇丰
三节课后,马彦彦老师在数学阅读分享交流微讲座中,分别提到:1.数学阅读课程安排,向学生推荐并指导阅读《数学童话集》等数学相关书籍。2.课堂感悟中分为课堂实例和读书分享两部分,其中通过《谁偷走了西瓜》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并在学生阅读后通过展示悦读笔记的方式呈现学生对书本的感悟及体会。3.讲数学故事,向学生传达故事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文化内涵。4.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回归数学阅读材料的本源,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接着厘清数学阅读的各项能力,重视对能力的梳理,最后寻找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
随后,三位老师分别针对自己在此次阅读课备课及上课中的一些困惑及经验进行简单的说明。
最后,阅读委员会主任曹林老师针对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上数学阅读课?2.数学阅读课的特点是什么?3.数学阅读课该怎么上?向我们答疑解惑。
曹老师强调:数学阅读课是旨在让小学生体会“数学好玩”,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提高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而开发的一种数学课堂教学新课型。“数学阅读课”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兴趣、过程和体验,即立足展现数学课程“有趣”“好玩”的一面,丰富学生对数学学科和数学学习的认识,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与思考中体会“数学好玩”;立足于让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数学阅读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因此,“数学阅读课”涉及的内容不应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读教材、读解题过程、读数学家的故事等,而应当包括蕴含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的文字、符号、图画、表格等阅读材料,是教材的补充,知识的提升与巩固,思维的训练!
数学阅读,为儿童提供了一条认知、感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新途经。通过此次研讨活动,我们更清晰的明确了数学阅读课的备课思路。希望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能用阅读打开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心智;以阅读推动数学,走进数学;以阅读喜欢数学,爱上数学。
撰稿排版:白紫倩
责任编审:曹林
总 编 审:朱文龙 马军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