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这样的政绩观不仅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关键,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将此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任何工作时都应深入考虑其对人民福祉的影响,真正做到心中有民,情系人民,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够带来实际利益,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员干部应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担当,积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首先应当深刻认识政绩观的本质。政绩观的本质在于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政绩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也不是表面的形象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其次,应当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群众关切。树立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要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关注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政绩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应当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工作落实。勇于直面问题、敢于攻坚克难。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和处理,推动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第四,应当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政绩的取得离不开良好的作风保障,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自觉接受监督和约束,坚决反对和纠正“四风”问题。同时,要注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树立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深刻理解造福人民政绩观内涵,激发内生动力,践行实际行动,以真诚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指导,不断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