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打回去 会受到更大的伤害”新坝幼儿园小三班读书会

南风
2024-06-11
阅读 49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导语: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我的印象中,小孩子嬉笑打闹之间,“打人”和“被打”可能都是常态。面对自家孩子“打人”,家长们可能不会有多大的反应;但是面对自家孩子“被打”,相信大多数家长心里都不会舒服。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学会怎么处理“孩子被打”这件事,还要教会孩子怎么正确面对这件事。

一、简单教孩子“打回去”有什么坏处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被打”,都会马上要求孩子“打回去”,但是,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不仅可能会让孩子再次受到伤害,还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育有着深远影响。

二、简单教孩子“打回去”,容易使孩子受到二次伤害

    年龄小的孩子,还没有学会分析形势的能力,而且也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动作,出手没轻没重,他们只会听从父母的教导。如果家长只是单纯地教孩子“打回去”,很有可能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在商场的儿童乐园里,两个两岁多的孩子发生了一点小摩擦,其中一个孩子认为另外一个孩子打了他,于是便冲过去还手。没想到控制不好自己的动作,牙齿把对方的脸划了一条口子。

    当时,被划伤孩子的妈妈就冲了过来,抓起这个孩子又摔又打,完了还扇了他两巴掌。小男孩哭着逃跑,而这位妈妈还是不肯罢休,追了上去。幸好被工作人员拦下,这才停息。

    这个孩子选择听从父母教导,被打了就必须打回去,结果,他还手的时候没有控制住自己的动作,闹出了“出血事件”,也没有观察到自己的妈妈当时并没有在自己身边。于是,既伤害了别的孩子,自己也受到了二次伤害。

三、简单教孩子“打回去”,容易让孩子形成偏执性格

    乐乐小时候非常胆小,一点细微的动静他都会害怕地大哭。乐乐的父亲就是属于这种内向、胆小的性格,但是父亲却不希望乐乐出去也受别人欺负。于是,父亲和家人就一直给乐乐灌输“被打了就给我打回去”的思想。

    结果,没想到乐乐发挥得有点“过头”了。小朋友在一起玩,本来就存在摩擦,乐乐面对其他小朋友的一些无意的碰撞,都会马上挥起自己的小拳头打回去,常常太过敏感,把别人无意的甚至可能是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怀有敌意。最后,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喜欢和乐乐一起玩,乐乐也没什么好朋友。

四、比起教孩子简单“打回去”还有三个更好的办法

1、教会孩子表达自我意愿

    学会表达自我意愿其实比打回去更重要。当孩子可以自己用坚定的态度明确地说出,“你不要推我!”,大多数情况对方孩子是不敢再有进一步作为的,那在这个情境下被打的孩子不再是弱者了。

2、父母的以身作则

    很多父母自己性格比较内向,希望在孩子身上能有所改变,这就需要父母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3、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语言上的攻击,要教会孩子说:“我不喜欢你这样说”,然后走开;身体上的攻击,要教会孩子大声地制止,“走开!停下!”。如果警告没有用,就用手用力地把施暴者推开,迅速向老师或者其他成人寻求帮助。

    处理孩子纠纷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的方案,很多极端案件一定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所以父母要学会在开端就化解矛盾,解决矛盾,要给孩子勇气,要给孩子方法,不是简单地教孩子“打回去”。

阅读 49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