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色素性疾病有哪些?

内乡县人民医院皮肤科 张娟
创建于06-03
阅读 60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雀斑

◆雀斑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碍容性色素障碍性疾病

◆表面平坦的1-4mm大小的圆形褐色斑点。

◆大多在学龄期开始发病,青春期加重,老年期症状缓解

◆皮损分布以鼻根部和面颊部为多,左右对称。

◆有家族倾向,多见于白色和干性皮肤的个体,紫外线和妊娠会使雀斑加重。


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碍容性色素障碍性疾病;

◆以颧骨部为中心的颜面部出现的界

限不清、外形不定的淡褐色至深棕

色斑片。

◆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

◆也可见于前额、口唇部等。

◆多数情况下是左右对称分布的妊娠和日晒会使皮损加重。

◆其症状会随时间而变化。


咖啡斑

◆界限清楚的色素沉着斑。

◆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既已存在。

◆皮损除可发生在面部,还可出现在躯干、掌趾部位等,数目不一、形状大小不定。

◆98.8%的人只发生3个以内的皮损,如

果其数目>6个,且最大直径>1.5cm

时,要考虑可能有神经纤维瘤存在。

老年性黑子

◆又称日光性黑子。

◆见于中老年人的长期曝光部位,如手背和额部。

◆皮损表现为灰色、暗棕色或黑色的不规则形斑疹或斑片,表面光滑而颜色一致,无角化,边界清楚,直径1-5mm。

脂溢性角化

◆一种原发性的表皮良性肿瘤,形状和大小不一,有缓慢扩大的倾向,

颜色也有逐渐加深的趋势。◆有时遇到小小的刺激会产生炎症,但很快消退,厚度会有所增加而隆起。

◆可以出现在面部各处,侧面比正面稍多一些。

Becker 痣

◆即色素性毛表皮痣,是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加性斑片或轻度增高的丘疹,通常表面毛发增多。

◆常在暴晒后发生,好发于一侧肩部、胸部及上背部。

◆组织病理示:皮损部位无痣细胞,基底层色素明显增加。

面正中黑子病

◆又称面正中部雀斑样痣,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皮损主要分布在颜面中部,尤其是鼻及双侧眼眶下,而黏膜不受累。

◆通常在婴儿期出现,幼儿期皮疹数目逐渐增多,直至8-10岁。

◆常伴有不同程度多发性骨骼异常、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多种先天性缺陷如脊椎裂、部多毛、脊柱侧突、高弓形上颚、上门齿缺损、眼眉融合、智力发育不全及癫痫等。

太田痣

◆又称眼上腭部褐青色痣,是一种真皮黑素细胞增生性良性皮肤损害。

◆是一种累及巩膜及同侧面部沿着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走行部位的灰蓝色斑片损害。

◆亚洲人及黑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

◆两个发病高峰期:婴儿期和青春期。◆皮损表现为针尖至数毫米大小斑点

◆融合而成,整个皮损边界不清,色素不均。

颧部褐青色痣

◆发病较晚,多在25~45岁,女性多见。

◆好发于颧部、颞部,圆形、椭圆形或不正形,边界比较清楚的粟粒至黄豆大小,孤立不融合的灰褐色、黑灰色或黑褐色斑点,数个到数十个,平均10~20个,绝大多数双侧对称分布。

瑞尔黑变病

◆患者常有使用粗制化妆品史,可能是一种光敏性炎症反应,

◆与化妆品中的某些组分及营养因素有关。

◆以中年女性多见。

◆皮损初期表现为局限在毛孔周围淡褐色至紫褐色斑,排列成网点状,以后逐渐融合成大小不一的斑片,上覆微细的粉状鳞屑呈特征性粉尘外观,可伴有毛囊性角化过度。

家族性进行性色素沉着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色素沉着斑出生后即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扩大,青春期明显,后逐渐趋于稳定。

◆好发于面部皮肤,口腔、外阴粘膜及眼结合膜均可累及。

◆典型皮损类似雀斑样斑点,弥漫褐色、深褐色斑,间有点状、岛屿状正常皮肤,无自觉症状。

家族性眶周色素过度沉着症

◆眉毛和颧骨之间的眶区表皮黑素沉着,又称眶周黑变病,俗称黑眼圈。

◆起病于儿童时期,女性多于男性。

◆损害为灰褐色,常先累及下眼睑而后再累及上眼睑,随年龄增大可扩展到眉区和部。常对称分布,无自觉症状。

◆组织病理示真皮内黑素增加。

炎症后色素沉着( PIH )

◆皮肤急性或慢性炎症后继发色素沉着,又称为炎症后黑变病。

◆色素沉着一般局限于皮肤炎症部位,色素斑为淡褐色、紫褐色或深黑色不等,界限清楚。

文身

系人为地把不溶性色素注入真皮,而在皮肤上做出永不消退的字画,当作身体的一种装饰或某一种标记。由于组织细胞不能吞噬移除这些不溶性的固体微粒,而永远驻留在真皮内并产生异物反应,使皮肤显出永不消退的有色字画。

地址:内乡县人民医院门诊楼三楼西皮肤科病区

咨询电话::0377-65187682

阅读 60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