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一直是我国各个民族纪念民俗的佳节,从古时的划龙舟、食粽子、插菖蒲,到今日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瘟驱暑、祈求健康,许多古人的习俗都被完整地传承了下来,同时又加入了新的美好祝愿。
每到端午节,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甜的、咸的、肉的、素的,可谓是各家都有各家的看家本领,各地都有各地的偏好口味。
粽子之所以能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一说是为了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噬咬屈原遗体;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
端午节吃粽子,不仅承载着家国情怀,更蕴含着家人朋友相聚团圆的浓浓真情,粽子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
说到端午的来源,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屈原了。相传楚王听信谗言,将屈原贬黜流放,在秦国攻破楚国首都后,绝望的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投入了汨罗江。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西晋《风土记》载“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这是“端午”一词最早的出处。
端午节还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浴兰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等。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端午节还有“女儿节”这个别称。在古代,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家家户户都给家里的女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并折一支石榴花簪在她们头上。这被认为是避五月的“毒”,为家中女孩子祈求健康的一种仪式。即便家中女儿长大嫁人,这天也要回娘家和父母一起过节。所以,端午节也称“女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