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打造,天宁小学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已成型,俗称“123”劳动基地,由“一地、两园、三区”组成,分别是天宁湿地、百桑园、杨梅园、水稻实验区、劳技体验区和现代农业区。
比如天宁湿地,是我们精心打造的水生种植养殖区,目前里面种植的水生植物有睡莲、荷花、金钱草、再力花、水菖蒲、菱角、荸荠(bí qí)、浮萍等,放养的水生动物有乌龟、红鲤鱼、泥鳅、田螺、螺蛳、青蛙等。这些平时难得见到的动植物,吸引了许多同学经常驻足观看。
再如百桑园,从2014年2月开始建设到现在历时10年,更是成为丽水市乃至浙江省最大的校内桑树种植基地。百桑园不仅解决了学生养蚕宝宝时的桑叶问题,还作为天宁小学蚕宝宝研究所的重要基地,支持孩子们开展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实验研究,比如“送桑蚕回归树上”“蚕宝宝能不能吃带水的桑叶”等。
不过,2024年6月3日这次劳动实践的主角不是它们,而是杨梅园和水稻实验区,让我们一起跟随505班同学的脚步,“到”田插秧,感受“梅”好时光吧!
“到”田插秧
天宁小学的“稻香节”闻名全区,不仅仅靠稻谷丰收的高光时刻,还需要平时学生的实践参与。每年芒种前后,我们都会组织学生插秧,在稻田上播种希望。
劳动基地负责人陈建秋老师带领505班同学来到稻田边,介绍秧苗和秧田的基本情况。陈老师手拿秧苗进行示范,包括插秧时如何站位、如何将秧苗插入水中等。这些技巧的讲解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同学们对如何插秧有了初步了解。
陈老师刚讲完,同学们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瞧,用右手几个手指握住秧苗的根部,将它按进泥里,并尽量让秧苗们的排列做到横平竖直,有如小楷本上的格子一样。
高卷裤脚,两腿分开比肩略宽,身体下弯前倾,必须为小农夫的标准模样点赞。
田少人多,为了方便更多同学参与,我们采用两头并进的方式。同学们手执秧苗,控制好间距,小心翼翼地将秧苗插进淤泥里,随着不断地尝试实践,插秧动作逐渐娴熟起来。
伴着稻苗的清香,泥土的芬芳,同学们纷纷踏入水田,汗水与泥浆交织,欢声笑语,整个劳动实践基地洋溢着劳动的芬芳。
不一会儿,水田就呈现出一片新绿,绿油油的秧苗虽然不是那么整齐,但已经彰显着希望和生命力。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体验,把学习的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用农耕教育促进学生成长,让我们期盼“稻花香里说丰年”。
拍于6月3日
拍于6月5日(芒种)
“梅”好时光
之前,学校的十来棵杨梅树散种校园各处。为了方便管理和组织活动,除了几棵不方便移植的之外,我们将大部分的杨梅树聚集在一起,天宁小学杨梅园因此而生。五月杨梅已满林,满树的杨梅黑里透红,犹如一颗颗艳丽的黑玛瑙,点缀在绿叶之中。
说实话,学校的杨梅品质一般,因此我们准备后期利用嫁接技术,将杨梅改良成优质的品种。不过,同学们并不在意这些,亲手从树上采摘,没有喷洒农药和施肥,这样纯天然、新鲜的绿色产品,绝对是爱了爱了。
杨梅最美味的时刻,一定是你一眼看中,迫不及待放入嘴里的那一刻。
为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现在许多学校教育保护过度,这种教育抑制了孩子的生命成长,背离了教育本质。因此,我们放手让学生上树采摘,当然提醒他们要注意保护自己。
这里踩一脚, 那儿踩一脚,同学们爬到树中间,攀着树枝,看到中意的杨梅,立马伸手去摘。
同学们迫不及待爬上树,摘完左边摘右边,像猴子一样灵巧。越是树顶上的杨梅,显得又大又黑,仰头看着,真的垂涎欲滴。
忍不住摘一颗放入嘴里,舌尖触到那平滑的刺,感到细腻且柔软,甜蜜中带有一点微酸,丰足的浆汁将唇舌浸润,真好吃!
摆个姿势与好友留念
你一颗,我一颗,她一颗
与伙伴分享劳动成果
放一颗在囗中,细细品味
水稻生长记录
6月12日
6月19日
6月24日
6月27日
7月5日
7月24日
7月29日
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