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爱国节,因为爱国诗人屈原在公园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并以呐喊旗鼓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之情。2024年6月3日下午,唐山一职专西校区22幼儿保育班开展了“品味端午,传承文明”的班会。
目录
- 端午节的来历
- 端午节的习俗
- 端午节的食俗
主持人:王若昕。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另有端阳、端节、端五、重五、五月节、女儿节浴兰节等说中称呼,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据学者研究证明,端午节俗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存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的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插艾蒿等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把菖蒲、艾叶插于门庭、悬于堂中,用以驱瘴避邪。在传统的端午对联或帖子亦有“绿艾悬门添藻彩,青蒲注酒益芬芳。
端午节的食俗
传说屈原投江死后,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此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端午节无论是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端午节都已成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先辈的怀念。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共享各种美食,一起庆祝节日,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
照片:吴若宇
文字:梁颖雯
编辑:梁颖雯
审核: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