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史蒂芬·柯维编著的企业管理著作,于1989年首次出版。
该书讲述了品行修养,为人处事的技巧。人的品德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因为习惯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长年累月影响人们的品德,暴露人们的本性,左右人们的成败。
七个习惯概要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可以总结为下面这张图:
习惯一:积极主动
不怨天尤人,不消极悲观,主动积极为自己言行负责,面对一切。
积极主动很好理解,本书的其他六个习惯都是以此为根基。弗兰克尔曾指出人类有三种主要价值观:
1.经验价值观:来自自升经历;
2.创造价值观:源于个人独创;
3.态度价值观:面临困境时候的回应;
其中境界最高的数态度价值观,逆境往往能激发思维转换,使人以全新的观点看世界、自己与他人,审视生命的意义,进而思考应该如何回应,这种更宽广的视角反应的就是可以提升和激励所有人的态度价值观。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以长远的愿景和目标来指导当下,塑造未来。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有时候当你定了一个小目标(比如买车,买房)并实现后,会有短暂的满足感,随后出现短暂的空虚和迷茫感,随后便会有新的更高的目标出现(这点从需求层次理论上来解释也很合理),其根本原因是这个小(短期)目标不足以撑起你的发展,给你持续的动力和满足感。这就需要我们务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明确长远的目标,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以终为始,就是通过这种长远愿景和目标来指导当下,塑造未来,是一种自我领导的原则。我们经常听到公司有使命、愿景、价值观,其实这套理论同样适用于人。那么问题来了,我的个人使命、愿景、价值观体系是什么?
我们先看下各大公司是怎么以终为始的:
使命
回到个人,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到底要为什么而活着?是什么提供给我生活的动力?这些灵魂问题,有了使命感,自然就有了答案。那使命到底要以什么为中心?以个人利益和财富?以工作事业和名誉?还是以家庭为中心?生活万象,偏向任何一方为中心都会导致失衡,书中举了一些例子:
实际上,这些具象化的中心都可以抽象出来成为原则,以原则为中心,才具备更多可能。
所以个人使命,要基于原则具备长远的指导性和通用性。
愿景
使命很大,听起来有点空泛,所以还要确定好愿景。愿景是阶段性的,能看到10年,20年之后是什么样子,得脚踏实地的给身边带来美好:
—— 成己,成人,成事,成物。
期望若干年后的自己能够有所成就,同时也能成就他人,利益他物,这是一种共赢的愿景。
价值观
价值观是前进路上的指导原则、基本方法,是心里的一杆称,当你面临选择的时候能有效指导你作出正确的决策。我们做事的时候可能都有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体系,但是真要说的话又很难描述出来。
习惯三:要事第一
生活琐事,做好分类,分好轻重缓急,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简单说就是做好时间管理,比较简单的有四象限法:
高效能人士总是避免陷入第三、四类事务,重点要放在第二类事务上去。第一类事务要尽量避免,不然会耗费你整个时间精力。对于不重要的事情,要敢于说“不!”,对于不紧迫的事情,要敢于授权,比如让别人去做。
授权是高效能秘诀之一,尤其是工作中,敢于把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交给同事处理,有助于让大家都能拿到结果,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习惯四:双赢思维
避免敌对式竞争,凡事必争输赢。基于互敬、互惠、互赢的思考框架实现双赢。
前面三个习惯能塑造个人领域的成功,那么接下来的三个习惯就是为了塑造公共领域的成功。双赢思维前面也提到过几次,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
双赢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倘若不能双赢,不如好聚好散。当然光有双赢意向还不够,还得判定一个人是否能和你建立双赢关系。这需要双方都具备双赢的品德:
1.诚信:是基础;
2.成熟:这是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3.知足: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
以双赢品德为基础,才能建立双赢关系,达成双赢协议,实现双赢结果。
习惯五:知彼解己
善于聆听别人,也要善于反思自己,平衡两者,可大幅度提升沟通效率。
知彼解己是一种沟通原则,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成为以下四类人很容易让自己没朋友: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习惯六:统合综效
不是非你即我,而是集思广益,寻找第三种远胜过个人的办法,实现1+1>2的效果。
统合综效(SYNERGIZE),是一种协同方式,其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习惯七:不断更新
最后一个习惯:不断更新。原文其实是 SHARPEN THE SAW(磨刀不误砍柴工)。
作者通过一个案例来引申出这个平衡的自我提升的原则:
伐木工人为了砍一棵树已经辛苦工作了5小时,进度缓慢,于是你建议他先停下来,把锯子磨得更锋利些,而对方却回答:“我没空,锯树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磨锯子?”
因此这里的不断更新,实际上是指不断提升自我,在身体、智力、精神、社会情感四个基本生活面不断更新自己。即《礼记·大学》中的: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这里的不断更新,还强调了一个平衡的原则,即上述四个基本生活面要平衡发展,忽略任何一个都会对其他层面产生消极影响。就跟汽车的四个轮胎一样,任何一个胎压不足都会有安全隐患。
1.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其实每周只需要用3~6个小时锻炼就会有巨大收益,锻炼身体不一定要有专门的器材,好的锻炼项目可以在自己家里进行,可以提升你的耐力、韧性和力量。
2.精神
有些人是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来实现精神层面的更新,还有些人是通过与自然交流来达到同样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这个基本面实施起来就要简单很多了。
3.智力
智力层面的更新主要靠教育,但是一旦脱离了学校,很多人的头脑就会退化,思维就停滞发展了。成年人的世界都有自己的想法,一旦形成思维定式,就谁也无法说服谁,无法进步。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磨砺心智,开阔视野。养成定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是拓展思维的最佳方式,人们可以借此接触到当前或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
作者极力推荐大家从每个月读一本书开始,然后每两周读一本书,接着是每周读一本书。磨砺心智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是写作。通过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经历、深刻见解和学习心得,我们的思路就会更加明晰、准确和连贯。
4.社会情感
前3个层面与前3个习惯密切相关,围绕着个人愿景、自我领导和自我管理的原则。而社会情感层面的重点则是习惯456。围绕着人际领导、移情交流和创造性合作的原则。这个层面无需特意耗费时间,因为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就能顺便完成此项,但是合理的练习和技巧还是必要的。
不断更新,不断自我提升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要实现这个良性循环,就得学习、坚持、实践,沿着螺旋式上升的路线不断提高实践的层次。
变化的世界 不变的原则
我常被问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10年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 “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什么是不变的?” 但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 亚马逊创始人 贝佐斯。
应对变化的世界,需要不变的原则,这本书里面介绍的7个习惯,以及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一种原则。当我们真正按照书中的原则去做的时候,方才发现其魅力所在,否则就是“道理我都懂,但好像并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