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附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针对“生活准备”和“学习准备”的教育建议提出:“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分类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愿意用数学方法尝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分类”是很常见的一种数学思维,“集合与分类”随处可见,大班幼儿的分类能力比中班阶段已有提高,但发现和掌握事物的一些本质特征的能力比较弱。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分类活动来帮助幼儿提高概括、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
2024年5月29日上午,柳江区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科学领域组成员及成员徒弟、里高镇各公民办幼儿园教师代表共计18人,集中柳江区机关幼儿园,继续开展《基于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深入研讨分类的多样性,以便更好地帮助幼儿认识物体的不同属性,提升幼儿分类能力,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
回顾理论,掌握新知
组长黄秋梦带领组员们回顾上一次教研活动学习的“集合与分类”中的三个核心经验要点,并聚焦4月份蓝莲芳老师组织的数学活动《可爱的夹子宝宝》中材料的投放策略,以“篮子贴上夹子标记,发展的是匹配还是分类能力?”为话题,引发组员们对“匹配”和“分类”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帮助组员们了解匹配和分类都涉及对物体属性特征的区分和认识,但两者有差异;进一步梳理和明确“匹配是分类的基础,分类比匹配更重要;在匹配的基础上,引发幼儿进一步关注属性特征的活动是分类”的概念。
接着重点讲解“集合与分类”核心经验要点二“同一种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核心经验要点三“集合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感知其关系”,结合幼儿分类游戏中常见的问题,深入了解分类的多样性、集合比较,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关键经验,为下一环节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课例展示,观摩研讨
在对“集合与分类”核心经验要点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后,柳江区机关幼儿园蒙娟娟老师对本次执教的大班数学活动《猫先生的超市》进行说课及课例展示。
活动以“超市开业”为主线,通过创设帮助猫先生“布置‘超市’——整理货架——统计商品数量”的游戏情景,投放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实材料,引导幼儿根据商品的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布置“超市”,了解并感受分类的多样性;通过“整理货架,统计商品”的游戏,帮助幼儿在分类的基础上尝试统计商品的种类的数量,解决猫先生“进货难”的问题,使幼儿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有趣有用,并在使用数学经验解决生活问题中获得成就感。
剖析细节,优化策略
经过现场课例的观摩后,组员们分为两组,围绕两个问题“幼儿是否能根据商品的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并理解分类的多样性”、“教师的组织策略是否能有效支持幼儿理解分类的多样性及统计能力的发展”,组员们结合活动中的材料、教师引导及支持策略、幼儿的经验发展等细节方面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名师工作室成员 韦作苑:我们第一组认为,教师在活动中提供了较多的真实材料,能让幼儿自主的进行多种不同方式的分类,但由于盘子的数量限制导致分类的多样性这一重难点没有体现出来;在教师的语言引导方面,除了在一开始的开放性提问后,教师应该在幼儿成功分类后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追问,如“你是怎么分类的?生活用品还可以继续怎么分?”等,既能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又能引导幼儿对物品进行二次分类,拓展幼儿的思维;最后还要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行为,适时的进行引导,培养幼儿的分工合作能力。
学科中心组成员 潘柳滨:第二组认为,活动的游戏情景设置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果能借助教室的材料柜,将情境设置得更像超市,更能激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去思考如何进行多种分类,如提供像超市一样的货架但不限制篮子的数量,引导幼儿自主、多种分类;除此之外,在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上,可增加属性更丰富数量更多的不同材料,如水果类可以提供多种不同且大小、颜色不一的水果,丰富的材料能帮助幼儿更好的进行层级分类和多维分类;最后,教师应当更注重每一个环节的小结,注意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及时帮助幼儿梳理已知经验,促进其经验的发展。
总结提升,蓄势赋能
结合两组组员提出的优化建议,组长黄秋梦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1.准确把握核心经验,助推幼儿分类能力发展。教师对集合与分类的概念理解尚不透彻,面对幼儿没有达成分类的操作,教师应积极介入对幼儿进行引导,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和追问,如:“你是按照什么方法来分类?”“为什么把牛奶放在食品类里,没有放在生活用品里?”“食品类的东西还可以怎么分?”在引发幼儿认知冲突的基础上,尝试帮助幼儿理解分类标准,并自主寻找分类标准,语言引导+示范,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分类的多样性。
2.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真正理解集合,学会分类。不仅关注到幼儿数学技能的成长,还要重视分类技能在生活中的运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在分类、摆放、整理的过程中,发展孩子动手、动脑、归类和收纳的能力,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通过本次教研,老师们对于幼儿数学领域的“集合与分类”活动组织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组织此类活动时也更加清楚如何有效运用各类材料和教学策略来促进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分类能力。此次教研活动虽已结束,但是思考的脚步却不会停歇,老师们会在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路上,继续探索着、研究着、学习着!
图/文:覃喆
编辑:覃喆
审核:练婵君、黄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