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幼儿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什么是心理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
1.好动
主要表现在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起伏大、自我控制的能力差等等的几个方面。具体的来说则表现为喜欢跑动、爬上爬下、或是离位走动、叫喊和讲话,引逗旁人的注意。
2.焦虑
焦虑具体表现在幼儿缺乏自信、无端哭闹、食欲低落、过于敏感。具有这一状态的儿童对于陌生的环境表现为反应敏感,有担心害怕,甚至是惶恐不安的现象。常常表现为哭闹不停,担心被人嘲笑,对于尚未发生的事情有过分的关注,同时伴随有无根据的烦恼,对于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表现得过分的焦躁。
3.不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主要集中在幼儿与父母、教师及同伴间的关系。在不良的人际关系中,幼儿与他人的互动总是表现为相互排斥、猜疑、攀比、攻击或独处,这样容易使幼儿产生粗暴妄为、任性霸道或不合群、怯懦孤独等行为和心理的问题。
4.攻击
这类幼儿表现为整日都在东奔西跑,喜欢恶作剧、讽刺挖苦他人,对于美好的物品表现得不爱惜,摔打成癖,常常表现具有攻击性。
正确对待孩子心理问题
1.倾听孩子,放下身段
成人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来对待孩子,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在面对孩子时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作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2.修正期望,尊重孩子
不要过分地苛责孩子,更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学会接受孩子的不足。同时,不要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需要被尊重。
3.引导孩子,合理释放情绪
孩子的消极情绪家长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然后再教给他们处理办法。如果孩子出现了负面情绪,我们可以先让他自己冷静下来,等孩子平静后,再回过头来跟他聊聊刚才的感受。
4.创造机会,鼓励孩子交往
为孩子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释放消极的情绪,培养自信心,发展兴趣爱好,提升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
课堂中宣传心理健康常识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用爱心观察幼儿的内心感受,及时排除幼儿不良的情绪,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满足幼儿的安全需要,为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构筑了一道防线。
通过分享绘本故事,认识情绪,让幼儿掌握一些缓解伤心转移情绪的方法,学会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需要我们用心对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身教育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让孩子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及应对策略
一、脾气发作
主要表现:易激惹;滥发脾气;情绪表达剧烈持续时间长等。
应对策略:忽略、冷淡;延迟关注;鼓励其正性情绪表达;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二、胆小退缩
主要表现:表情紧张、呆板;被动、退缩;不愿主动与人交流;不爱表现等。
应对策略:积累成就感;赋予责任;系统脱敏;心理暗示:榜样的影响与鼓励。
三、说谎
主要表现:明了道理;检查成人对儿童管教方式的偏差;验证谎言适当的惩罚(如面壁、冷淡、减少需要的满足等)降低知情的范围。
应对策略:为逃避惩罚而说谎;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说谎;想象谎言(不是真正意义的说谎)
四、偷拿他人物品
主要表现:将他人或他处的东西据为己有;明知不是自己的不愿归还。
应对策略:不要轻易定位为“偷”;了解其原因;鼓励其及时偿还;代币制法。
五、攻击行为与破坏行为
主要表现:敌视、伤害他人;破坏物品;情绪易激惹等。
应对策略:父母对孩子多一些情感上的抚慰;减少或消除对其行为的关注;避免惩罚过频;模仿学习;及时鼓励其积极行为;减少产生冲突的环境。
六、口吃
主要表现:说话时紧张;言语不流畅等。
应对策略:消除过度的指责与批评;减少对其口吃现象的关注;多表扬、鼓励,帮其树立自信心口语训练。
七、不良行为习惯
主要表现:骂人 咬指甲 揪头发 摸生殖器等。
应对策略:减少关注、放松、转移注意力、厌恶疗法、 正性行为
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