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井冈精神——井冈山研学实践之旅

罗周兵
创建于06-02
阅读 35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高 高 逶 迤 井 冈 山,革 命 圣 地 郁 苍 苍。


峥 嵘 岁 月 今 犹 在,我 辈 登 临 景 行 行。

八百里井冈山,红绿辉映。红的是历史,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绿的是山水,重峦叠嶂,水灵山奇,树青竹翠,云蒸霞蔚,是学生研学旅行的好去处。为了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让学生能在研学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感悟红色文化、进而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5月30日早上6:40,我开启了“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井冈精神 “的研学实践之旅。

寻根非遗 匠心传承

缅怀革命先烈 争做时代新人

毛泽东故居

随后同学们又走进烈士的故居,简单而朴素,邻居有建筑工人在施工。这里是一圈非常狭小的盆地,目测面积,不及十亩,四面崇山峻岭,插入云宵,单行道的公路,逼仄得令人喘不过气来。这里是世外桃源,或曰化外。

烈士的故居,有简单的纪念物品,有简洁的文字说明。有千古不磨的民族痛史,有万古不灭的英雄浩气、有无数远道而来专程拜谒的心香,有从高天厚地吹来的浩荡长风。

南山火炬广场

紧接着我们来到南山火炬广场,全体师生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瞻仰了巨大的火炬雕塑,研学导师为师生讲解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背景与深刻含义,深刻领悟了共产党在革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强有力的领导作用。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同学们在这里聆听研学导师讲解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含义和寓意,讲述英烈生平、革命故事。全体师生拾级而上,静默无言,109级台阶,步步都承载着学员们对英烈们与井冈精神的敬仰,之后师生敬献花圈,鞠躬默哀,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八角楼

“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哼着熟悉的歌谣,我们来到了位于茅坪乡茂坪村中的八角楼。当年毛主席居住在深左侧第四间的楼上,在卧室顶有一个斗八藻井,在这里看天空是八角形而得名。我们一起聆听着《一根灯芯的故事》,抚摸着那两本光辉的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感受着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魄,对伟大领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红军会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这是朱德同志在1928年写下的诗篇。正是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宁冈龙江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创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之路。当年会师时,双方指战员在桥上通过,握手会见,欢呼会师胜利。今天我们齐聚井冈山会师广场,一起向伟人挥手致敬,与伟人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感受革命情怀,传承革命火炬,坚决不负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明道堂的一排排桌椅,镌刻着历史的痕迹,同学们来的这里都不自觉的坐了下来,抚摸课桌上一道道印记,看着面前的木制黑板,思绪万千……龙江书院创立于清代光绪年间,自成立之日起就为中华民族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朱毛会师以后龙江书院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院校的摇篮,为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政人才。这样的一座书院怎能不让同学们肃然起敬呢?

结营仪式

有一种情怀,温暖如春,感人泪下;有一种信念,照亮前路,永不熄灭;有一种精神,震撼我们的心灵,也必将渗入我们的血脉……

追寻印记     铸就信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天的研学旅行带给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同学们踏着红军路,看着红军史,唱着军歌,做着红军事。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收获视听的盛宴,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增强,更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提高。

阅读 35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