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外有趣——小二班班本课程

2023届慕卿中二班
创建于06-02
阅读 85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陶行知指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让幼儿在丰富的自然与生活环境空间里充分感知、观察、探索、发现,是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

课程缘起:

周末亲子营回来,孩子们带回了亲手挖的文蛤,也带回了新的话题:

“我用铲子挖呀挖,一个个文蛤就冒出来啦!”

“我用脚踩一踩,文蛤就出来了。”

“我也挖到了许多文蛤,回家还煮了文蛤汤呢”

引来其他孩子围观,他们一边观赏,一边用手去触摸,产生了更多关于文蛤的问题:“文蛤是小动物吗?它怎么躲在壳里不出来?它喜欢吃什么呢?”

老师的话:

         《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于是,班本课程活动因此产生,让我们跟着孩子们一起走进探密文蛤的有趣之旅吧!

寻蛤

文蛤哪里来?

AD:滩涂上有,上一次就是在我家塘里挖到的。

小果汁:海边沙滩上也有,我和爸爸妈妈去青岛玩,在沙滩上看到了。

小和:我在菜场上也见过。

为了了解更多的文蛤知识,我们开展了“寻蛤大行动”,瞧瞧我们找到的文蛤。

原来海滩、菜场、超市都有文蛤的存在,因为文蛤是启东的特产,也是启东人日常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餐桌美食,还被誉为“天下第一鲜”,做出的特色“阿兹饼”可是启东的特色美食呢!

探蛤

孩子们对这新进成员——文蛤兴趣盎然,一有空就围着文蛤七嘴八舌的讨论,在一步步观察、对比中寻找文蛤独特的“亮点”。

看一看

文蛤好漂亮,上面的线条想海浪。

这个文蛤上面有直线、锯齿线,有的粗、有的细,还有圆点点。

摸一摸

文蛤的壳硬硬的、滑滑的。

比一比

我的文蛤比较大,你的就比较小。

听一听

我听到了“咕咕”的声音,这是不是海水的声音……

闻一闻

唔,文蛤臭臭的,一点都不好闻。

老师的话:

通过多通道感知,运用观察、对比、记录等方法表达分享后,孩子们积累了更多文蛤的认知经验。对制作启东文蛤美食“阿兹饼”也有了更大的期待。

这不,小果汁妈妈和外婆过来和我们一起制作“阿兹饼”啦!

老师的话:

感官游戏是幼儿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孩子们对食物的接受常常是从外到内在的过程,课程行进到这里,我们已经拥有观赏、触摸、品味等多方位的体验,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对文蛤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对家乡——启东有了全新的认知,潜移默化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养蛤

文蛤是怎么走路的呢?

它平时喜欢吃些什么?

我们可以像养小乌龟、小金鱼一样养它吗?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那就让我们试着来养文蛤吧!

可是怎么养呢?就放在清水里可以吗?

孩子们发现文蛤每天都紧闭外壳,“文蛤是不是太害怕了?它是不喜欢我们吗?”

咨询了养殖专家张喆为爸爸后,他特地从养殖场给我们带来了适合文蛤生活的沙子和海水,先给文蛤布置一个舒适的家吧!

这几天,孩子们最喜欢围在四周,七嘴八舌地一边观察一边讨论:

“看,它把舌头伸出来了。”

“呀,它有两根管子,会喷水,还吐泡泡呢!”

01:05

饲养故事一:

舌头还是脚?饿了吃什么?

第二天早上一来,阳阳就跑来告诉我:“昨天夜里文蛤喷了好多水,把地板上全弄湿了,还有的文蛤钻进泥沙里去了。”

葡萄说:“文蛤可真调皮,它是怎么钻进泥沙里的呢?它的小脚在哪里?”

小焓说:“它会不会饿了,我们给它弄点米饭吃吃吧。”

小和说:“不用不用,它不吃米饭,它吃浮游生物的。”

晨钰问:“浮游生物是什么?我们去哪里找呢?”

小和说:“我知道,浮游生物是很小的,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到。”

老师说:“是的。浮游生物就藏在这黄黄的海水里,但是它太小了,用我们的眼睛根本看不见它,只要我们常给他换换海水就可以了。”

通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孩子们了解到,原来文蛤伸出来的白白的肉不是它的舌头,而是它的脚,因为长得像一把斧子,所以被称为“斧足”。

饲养故事二:

壳上凸起的是什么?

一天, 几个孩子在文蛤壳有了新发现,于是跑来问我:“老师,它的壳上长了什么呀?怎么这么硬?”“这也是它的壳吗?”“呃—这下可把老师给难住了,我们一起去找找资料吧。”

我们在白板上查了百度,也观看了相关视频。原来,这种生物的名称叫做“藤壶”,它寄生在海洋里各种物体上,是海洋生物的噩梦。

海龟很讨厌它,它会让海龟的屁股开花。

大家都不喜欢它,叫它恶魔。

它喜欢寄生在鲸鱼的身上,鲸鱼很难受。

需要叔叔阿姨的帮忙,才能把它除掉,不然鲸鱼就要死掉了。

如果藤壶附在轮船的底部,还会让轮船生锈,航行会变慢。

孩子们在观看视频后一一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随后,孩子们在卿嬉池贝壳筐里的生蚝、鲍鱼、海螺身上也发现了藤壶的身影,果然,藤壶就是海洋里的“寄生狂魔”呀。

一对一倾听环节中,孩子们将用清水和海水饲养文蛤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我们非常乐意的记录了下来。

老师的话:

饲养文蛤的过程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和观察,每一次靠近、探索、发现,每一次尝试、交流、记录,孩子们都有不同的收获。好奇、坚持、专注这些优良的学习品质在他们身上逐渐显现出来,孩子们收获了知识,获取了经验。

玩蛤

这段时间,文蛤成了孩子们最大的兴趣点,在家长们的支持配合下,越来越多消毒、洗晒过的文蛤壳来到了我们小二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文蛤益智

娃娃家里,忙碌的小厨师正在烹饪海鲜大餐,文蛤蛋糕。

益智区里,孩子们用文蛤进行计数、有规律排序。

瞧!按数取物、点物匹配都难不倒我们。

00:15

按照大小、上下、左右……排排队,你还能摆出不一样的规律吗?

建构时间,我们一起用文蛤拼出了房子、花朵、小人、迷宫、这里还有一个小兔捉蝴蝶的故事呢!

和插塑、积木的组合拼搭,造型就更丰富啦!

更多关于文蛤的绘本故事,也走进了我们的游戏。《文蛤宝宝》、《彩色的贝壳项链》、《贝壳的秘密》、《一只贝》、《汤姆去海滩》……

老师的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发现。小小的文蛤在我们的游戏中给孩子提供了乐探、乐玩、乐学的机会。

文蛤艺术

在文蛤系列绘本的阅读中,文蛤变成了项链、风铃、灯笼……孩子们也开始了关于文蛤的艺术创想……

文蛤创意

在小朋友的画笔下,文蛤壳华丽丽的变身啦,瞧:有的变成了蝴蝶,有的变成了螃蟹,还有的变成了小鱼、水母、乌龟、瓢虫、青蛙……太有趣了。

想一想,你还能把文蛤变成啥?

壳里生“花”

文蛤壳可以变成小花,那涂上美丽的颜色,再组合起来就更美了!

文蛤壳里可以长出小花吗?试试与粘土做成的花组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奇妙的造型呢?

文蛤花瓶

瓶子创意造型时,小文蛤也可以成为独特的装饰物,看我们做的创意花瓶,不错吧!

文蛤穿新衣

上色、添画、粘贴,文蛤宝宝大变样,把它装进我的小盒子里,像不像一件艺术品?

00:44

亲子文蛤作品

在家里,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奇思妙想,这些文蛤壳的花样就更多更美啦,一起来看看:

原来,文蛤真能做成各种工艺品,它的用处可真多呀。

老师的话:

艺术表达不仅陶冶情操,而且能促进儿童的发散思维,锻炼孩子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艺术作品怎么展?

孩子们用巧手做出这么多可爱有趣的文蛤作品,我们放哪儿呢?

选择教室的一角,经过师幼合作的共同打造,我们的“蛤”外有趣艺术角初步成型。

老师的话:

文蛤壳作为自然材料,出现在活动室里,它的一切玩法都是未知的,孩子们的自由探索、游戏,赋予了贝壳灵动、有趣的灵魂。欣赏、设计、实践,孩子们与贝壳朝夕相处的日子,习得了多领域的技能发展。

课程反思:

   《“蛤”外有趣》课程,来源于孩子的日常生活。课程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以文蛤为有效载体,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次非常奇妙的发现之旅。他们充当着活动的主人,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寻找收集了多样的文蛤,经过细致观察、认真操作、探究发现,对文蛤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发现了文蛤的各种奥秘。他们创作文蛤壳的作品,积极参与创设班级的游戏区域,布置环境,在与文蛤亲密地接触中边玩边学,边思考边创造,玩得不亦乐乎!让孩子们继续保持一颗好奇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迎接下一次的快乐体验吧!

 

阅读 8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